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阳光特奥
 第A04版:阳光特奥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新智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天天搜楼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2007年10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特奥会服务是我们的荣耀”
——记浦东新区外籍志愿者服务队
祝天泽 吴伯良 俞剑


  在浦东新区的各个特奥活动场地,活跃着一群身着志愿者T恤的老外。这支由90名外籍人士组成的特殊志愿者服务队中,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也有12岁的少年,成员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新西兰等十多个国家。

  “子承父业”

  17岁的韩国男生孔珍嵃在上海一所国际学校读高二,独特的教育背景使他精通英、韩、汉三种语言。特奥志愿者招募时,在浦东一家外资企业做财务总监的父亲孔泳一早早替儿子报了名。曾参加1988年汉城奥运会和1996年联合国开发署的志愿者工作的孔泳一要求儿子“子承父业”:“当志愿者可以培养人的真善美,提高人的素质,我家有这个传统,你要继承下去。”孔珍嵃十分投入。他担任一支外国特奥代表团的志愿者,白天工作一丝不苟,晚上回家还常常带着“家庭作业”,向父亲讨教。孔珍嵃说:“能为特殊奥运会服务,是我的荣耀”。

  老总带队

  王一谦是美国铝业集团上海奇线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的美籍总经理。这家公司热心于公益事业,多次资助、帮助辅读学校的智障学生,在浦东新区传为佳话。8月,王一谦带领30名员工到新区志愿者部报了名。这几天,他们随奥地利特奥代表团下社区活动,参观景点、企业,观看文艺表演,与社区居民互动,一路做翻译服务工作。对特奥运动员,他们从细节入手:上下车扶一把,走到楼梯口提醒一下,平时告知注意事项。一次有位特奥运动员不慎用手抓破了脸,一位志愿者当即取出随身携带的创可贴,又请来医生作了处置,那位运动员甚为感动:“你们的工作做得真细,处处想到了,我们在中国生活得很温馨、快乐。”

  全家上阵

  同济大学微电子中心主任林正浩教授是美籍华人,他曾有过在美国做义工的经历。这次他们一家子全报名当了特殊奥运会志愿者。林正浩夫妇在江湾体育场为运动员健康计划项目服务,读中学的女儿为浦东游泳馆承办的游泳比赛服务。全家人放弃了长假,决心过一个特殊的“志愿者假期”。他们各自接受培训,回家还凑在一起讨论怎样做好志愿者,林正浩常常拿在美当义工的体会教导家人。在林正浩看来,中国承办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为世界瞩目,作为美籍华人能为这个盛会出一份力,是一种光荣。

  本报通讯员 祝天泽 吴伯良 本报记者 俞剑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