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馒头” 恶搞“太阳” ——网络短片《屁股血案》无聊又无趣 周铭 |
|
恶搞《无极》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使胡戈一夜出名,也让郁闷的陈凯歌欲告无门。日前,姜文的新片《太阳照常升起》也遭遇“恶搞”,一部名为《屁股血案》的21分钟短片,将影片恶搞一通,作者还借着胡戈的名字,自称是胡戈的表弟。可惜,这番恶搞不仅没能引起多少话题,连姜文的态度也非常平静。 复制胡戈 恶搞片 这部名为《屁股血案》的短片可以说是毫无创意,全部是复制和借鉴了胡戈的“馒头血案”,作者依然借用了央视的《中国法治报道》栏目,片头有《法制照常报道》字样,并用了标准的“今日说法体”,如“公安干警千里追踪,竟查出了20年前的陈年往事”等。除了将电影片段剪切成恶搞内容之外,《屁股血案》也在片中插进大量广告,如“三角牌”内裤,“哐当牌”运动鞋等,甚至还做起“保护野生动物”的广告……如果看过“馒头血案”的观众,会觉得这部短片根本谈不上创意,被胡戈使用过的笑料和包袱被再次采用后让人觉得一点趣味也没有,甚至有无聊之感。 功利目的 难达到 而和胡戈当初为了“好玩”这一单纯的目的相比,《屁股血案》显得功利味十足,作者自称胡皋,并在片尾打出“特别鸣谢胡戈表哥”的字样,同时作者在短片中还对导演姜文进行攻击。可惜,姜文和片方的宽容让他犹如拳打棉花,毫无着力之处,大家都表示不会计较——这样一来,短片不够精彩,想凭着话题性甚至争议性吸引眼球的目的也落空了。 网络成名 需创意 当今“全民造星”的网络时代,造就了很多一夜成名的神话,也让很多人眼红一些“从天而降”的平民明星,靠“馒头血案”走红的胡戈是个很好的例子,于是恶搞大片成了很多人想迅速成名的捷径。但是看似偶然的成名捷径背后其实蕴藏着很多必然的因素,如“馒头血案”,虽然看似玩笑之作,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胡戈熟练的编辑水平,以及天马行空的创意,可见胡戈成名并不是偶然的。充实自我,不断积蓄力量是成功的唯一方法,在网络时代也是一样。 本报记者 周铭 评论 0710041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