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阳光特奥
 第A04版:阳光特奥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体育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A15版:证券 ·服务指南
 第A16版:证券 · 投资者故事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国家艺术杂志 · 典藏鉴赏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 · 创意设计
 第B04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3版: 国家艺术杂志 · 创意设计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0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踏着时代节拍与石头对话

朱砂

▲ 鱼形砚,倾听远古的声音
  ▲ 高山流水
  ▲ 粗看似荷叶,再看却是一只象
  ▲ 卧伏的玉兔
  ▲ 自然的潮汐,日夜交替

  朱砂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少雕刻,缺的是欢乐。创作,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态度,是为世界创造更多的欢乐。

  走进丁伟鸣位于工艺美术研究所的白色小洋房3楼的办公室,悠悠的古琴曲迎面而来。丁伟鸣说自己最近正酝酿创作古琴系列的砚雕作品,“雕的是古琴,但我希望,别人看到它就可以知道这一件表现的是《平沙落雁》,那一件表达的是《高山流水》。”

  屈指算来,海派砚雕艺术发展到丁伟鸣手里已经是第四代,其砚雕风格嫡传海派名家陈端友、张景安、陆天福一脉。当年,陈端友受到西洋绘画的启发,砚雕作品以写实见长,鸟兽虫草,雕来都是栩栩如生。同是海派砚雕艺术,丁伟鸣的作品却与前辈大师不同。“当年学的时候也是从写实开始,但海派砚雕,最珍贵的不是写实,而是创新。每一代都在继承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倘若没有创新,只是固守着一种风格不肯变化,那就成了LOGO,而不是艺术。”因了这样的信念,丁伟鸣在每一件作品中求新求变,而他创作的灵感也来自这个时代的每个细节,甚至是周杰伦的流行歌曲。

  丁伟鸣捧出自己新近的砚雕作品——但见整块端石起伏如山峦沟壑,全是天然的模样,只是在低洼处挖出浅浅的砚沼,砚沼里水波状的纹理浑然天成。“有人认为,我根本没有花多少力气雕琢,只是找到了好石头而已。”丁伟鸣说,自己追求的正是用最少的雕琢去完成一件作品。“这样的石头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5亿年,大自然将它们锻造成这副模样,我只是从大自然手里接下最后一道工序罢了。”用刀少,不等于偷懒。在哪个位置下刀,怎样让人工雕琢与石料的自然形状珠联璧合,靠的是几十年雕刻经验的积累以及同自然造化的虔诚对话。

  丁伟鸣说,我们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少雕刻,缺的是欢乐。创作,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态度,是为世界创造更多的欢乐。

  (丁伟鸣为上海工艺美术大师)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