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阳光特奥
 第A04版:阳光特奥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体育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A15版:证券 ·服务指南
 第A16版:证券 · 投资者故事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国家艺术杂志 · 典藏鉴赏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 · 创意设计
 第B04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2007年10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拉手追求美好理想 心连心分享真挚感情
上海水上运动中心到处洋溢欢声笑语
陶邢莹


  昨天的淀山湖,帆星点点、龙舟奋进,中外智障人士和健全人融合运动,洋溢着的不仅是阵阵欢畅的笑声,还有携手追求美好人生的理想。

  融入团队

  高中生张砚钧拜特奥运动员为师,学习如何划龙舟。划桨要用力、转腰要适当,短短10天,张砚钧便融入了这支中国台湾龙舟队。

  张砚钧是自告奋勇加入龙舟队的。六年级时,砚钧第一次参加智障儿童夏令营,他向父亲抱怨,“孩子们好调皮,当众脱裤子,我得使出很大的劲抱住他们。他们还来追我打我,看,膝盖都破了。”父亲告诉他,“老天赐予我们健康的身体,那是我们的幸福。而智障孩子是不幸的,需要我们的帮助。”砚钧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

  有同学嘲笑他,“当心你也变得和他们一样傻。”张砚钧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道理,感染大家。张砚钧的努力没有白费,上高中时,在他的号召下,全班23名同学加入了在台湾举行的东南亚滚球锦标赛志愿者队伍。

  收获亲情

  美国式街头打扮、国语字正腔圆的美籍华人吴周逢人便说:“我是中国人,请和我说中文。”在浦东高行镇的社区活动中,吴周和上海阿婆一见如故。健全人搭档道威尔·耶茨称:“吴周是中国和美国的结合体,独立、热情。”

  除了乡情,吴周在特奥运动中还收获了浓浓亲情。64岁的耶茨先生有12个孙子辈亲戚,但很少往来,5年来,更多的时间是和吴周在帆船上度过的。“他像父亲一样。”吴周如是说。耶茨喜欢慈祥地看吴周在船上兴奋地大喊大叫:“我教他掌舵,不是为了让他成为专业运动员,而是帮助他享受人生的快乐。”

  分享快乐

  澳大利亚帆船队的特奥运动员一周前才聚到一起,来上海的飞机上,运动员布劳茵·伊伯特森主动站起来发表“战前宣言”:“嘿,大家一起来,你能行。”很快,互不相识的运动员打成一片。

  在同风浪搏击中收获信心,布劳茵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是否遭遇过暴风雨天气?布劳茵莞尔一笑:“即使水倒灌了,我也不怕。我喜欢这股海上激情。”越来越开朗的布劳茵,加入攀岩俱乐部,广交朋友,还在幼儿园当上了助教。出门逛街时,常会有小朋友兴高采烈地奔过来,亲热地抱住布劳茵:“我好想你,伊伯特森小姐。”布劳茵不忘强调:“我有很多好朋友,我要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

  布劳茵还介绍了好几位智障人士加入帆船队,在训练中扮演大姐的角色。她常常与队友分享自己的快乐生活,“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学着独立。”  本报记者 陶邢莹

  详细 071006105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