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追求美好理想 心连心分享真挚感情 上海水上运动中心到处洋溢欢声笑语 陶邢莹 |
昨天的淀山湖,帆星点点、龙舟奋进,中外智障人士和健全人融合运动,洋溢着的不仅是阵阵欢畅的笑声,还有携手追求美好人生的理想。 融入团队 高中生张砚钧拜特奥运动员为师,学习如何划龙舟。划桨要用力、转腰要适当,短短10天,张砚钧便融入了这支中国台湾龙舟队。 张砚钧是自告奋勇加入龙舟队的。六年级时,砚钧第一次参加智障儿童夏令营,他向父亲抱怨,“孩子们好调皮,当众脱裤子,我得使出很大的劲抱住他们。他们还来追我打我,看,膝盖都破了。”父亲告诉他,“老天赐予我们健康的身体,那是我们的幸福。而智障孩子是不幸的,需要我们的帮助。”砚钧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 有同学嘲笑他,“当心你也变得和他们一样傻。”张砚钧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道理,感染大家。张砚钧的努力没有白费,上高中时,在他的号召下,全班23名同学加入了在台湾举行的东南亚滚球锦标赛志愿者队伍。 收获亲情 美国式街头打扮、国语字正腔圆的美籍华人吴周逢人便说:“我是中国人,请和我说中文。”在浦东高行镇的社区活动中,吴周和上海阿婆一见如故。健全人搭档道威尔·耶茨称:“吴周是中国和美国的结合体,独立、热情。” 除了乡情,吴周在特奥运动中还收获了浓浓亲情。64岁的耶茨先生有12个孙子辈亲戚,但很少往来,5年来,更多的时间是和吴周在帆船上度过的。“他像父亲一样。”吴周如是说。耶茨喜欢慈祥地看吴周在船上兴奋地大喊大叫:“我教他掌舵,不是为了让他成为专业运动员,而是帮助他享受人生的快乐。” 分享快乐 澳大利亚帆船队的特奥运动员一周前才聚到一起,来上海的飞机上,运动员布劳茵·伊伯特森主动站起来发表“战前宣言”:“嘿,大家一起来,你能行。”很快,互不相识的运动员打成一片。 在同风浪搏击中收获信心,布劳茵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是否遭遇过暴风雨天气?布劳茵莞尔一笑:“即使水倒灌了,我也不怕。我喜欢这股海上激情。”越来越开朗的布劳茵,加入攀岩俱乐部,广交朋友,还在幼儿园当上了助教。出门逛街时,常会有小朋友兴高采烈地奔过来,亲热地抱住布劳茵:“我好想你,伊伯特森小姐。”布劳茵不忘强调:“我有很多好朋友,我要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 布劳茵还介绍了好几位智障人士加入帆船队,在训练中扮演大姐的角色。她常常与队友分享自己的快乐生活,“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学着独立。” 本报记者 陶邢莹 详细 0710061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