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旁观导演做“实验” ——谈电影《铁三角》的不足 周铭 |
|
徐克、林岭东和杜琪峰可谓香港影坛的三巨头,以“铁三角”自诩,而以此为名拍电影可谓恰如其分。三大导演共拍一部电影,并以接龙的方式来讲述一个故事也可以算是一个颇有新意的尝试,让人充满期待。但是看完影片后发现,这种尝试仅仅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它的长处也正是它的致命处。 三角关系提供发挥余地 《铁三角》的故事框架是固定的:三个社会边缘人偶然得到了一件文物——金缕玉衣,由于觊觎这价值连城的宝物,各方人物轮番上场,经过一番角逐,三人最终作出正确的抉择,回到自己的生活轨迹中……可以看出,这个故事的架构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要把这个故事讲得跌宕起伏,对于三位经验丰富的导演来说应是小菜一碟。《铁三角》的片名其实另有寓意,对于戏剧架构来说,三角关系是最有戏的关系,可以组合成无数种可能性,三个男主角本身就是三角关系;而其中之一的任达华和有外遇的妻子,以及妻子的情人林家栋也构成了三角关系;三个男主角和台湾来的劫匪以及希望利用劫匪陷害任达华的林家栋又形成了三角关系——剪不断、理还乱的三角关系让故事悬念迭起,可以有任意发展的方向和主题。 偏离主线导致荒诞不经 “铁三角”有戏,这是有利的,但如果处理不好,也会致命。因为是三个导演分别讲故事,每个人对故事的理解就有偏差,需要严加控制才能使主线不偏离,如此“有戏”的故事会产生很多分叉,导演很容易被枝蔓所吸引,转而选择其他的可能性,况且三个好友互相接力讲故事,本身就带有竞赛的意味,自然希望自己的部分能够出人意料,由此问题便完全暴露出来了,其中至少有两到三个主题:现代家庭的爱情问题、对于财富的认识、价值观的冲突等,故事因此也从写实走向了荒诞不经,尤其是第二段——仓库的重头戏变得可笑滑稽,而最后几方人马集中在偷渡码头摸黑枪战的戏,太过做作,使电影完全丧失了真实性。所有的人物和故事就像置身于实验室,随着三个导演的摆布做着动作,而观众则仿佛成了观看实验的人。 电影是造梦工厂,但《铁三角》过于随意的戏剧性却使观众无法投入,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失败。 本报记者 周铭 评论 0710061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