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阳光特奥
 第A04版:阳光特奥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特刊
 第A16版:连 载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 音乐舞蹈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09版:求职
 第B10版:求职· 招聘·培训
 第B11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12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13版:求职· 移民·培训
 第B14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15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16版:求职· 留学动态
 第B17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18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19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 培训动态
    
2007年10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幽抉微 发现突破
——读王琪森著《海派书画》
朱 虹


  尽管“海派书画”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和艺术地位。但遗憾的是对海派书画系统研究的专著却是空白。正是怀着一种责任和使命,被称为“学者型艺术家”的王琪森长期来致力于海派书画的研究,并于近期出版了第一本系统研究海派书画的专著《海派书画——百年辉煌背后的人文精神和经济形态》。

  作者以开放的理念和探索的精神对海派书画作全方位的历史审视和艺术考辨,打造了不少研究“亮点”。如作者运用社会经济学的原理对清末民初至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三代海派书画家的从艺方式和经济形态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考量比较,列举了从任伯年、吴昌硕、王一亭、李瑞清、康有为、曾熙、吴湖帆、冯超然、刘海粟、张大千、黄宾虹、贺天健等人的润格,正是有关相对稳定而丰厚的经济收入,为他们的生存条件和从艺方式提供物质支撑。如当时吴昌硕等一流书画家的润格,要远远超过北大校长蔡元培、名教授胡适及名作家鲁迅、郁达夫、茅盾、巴金等。从而从经济要素、社会条件、商品元素、市场需求等方面揭示了海派书画鼎盛的历史成因。

  作者敏锐地发现海派书画作为中国艺术史上一个真正开创近代艺术风尚的流派,1912年这个“背景”对于海派书画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嬗变期。1912年的海派书画界,与陈宝琛、沈曾植、陈立三、朱祖谋、康有为、曾熙、李瑞清、张元济等这批清廷退下的高官、名臣、大吏不期而遇。他们在上海完成了从封建士大夫到职业书

  画家的华丽转身与集体转岗,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名流中的名流,大师中的大师”。从而不仅为海派书画提供了一个高端发展的契机和创造辉煌和平台,而且从整体上提升了整个中国艺术的审美境界及创作水平。我认为作者对以往被忽略、淡忘的“1912年现象”的开掘,具有重要的艺术史发现价值和流派史破译意义。

  《海派书画》一书的作者王琪森是一位多面手,他撰写的学术专著《中国艺术通史》、小说集《上海六记》等,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他亦是一位颇有功力的书画篆刻家,并应邀赴日本、新加坡等国举办艺展及讲学,正是凭借着比较完整而多元的文化艺术学养,他才能在海派书画的研究及著述上有所突破、有所贡献。(本书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