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阳光特奥
 第A04版:阳光特奥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特刊
 第A16版:连 载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 音乐舞蹈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09版:求职
 第B10版:求职· 招聘·培训
 第B11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12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13版:求职· 移民·培训
 第B14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15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16版:求职· 留学动态
 第B17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18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19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 培训动态
    
2007年10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令人难忘的“婚礼”

任海杰


  ◆ 任海杰

  小泽征尔率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来沪演出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可以说是今年上海演出舞台的一大热门。现在,这场隆重的“婚礼”已经落幕,回味“婚礼”的过程,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

  这次的《费加罗的婚礼》,采用的是音乐会版的形式,相比舞台版,对指挥来说,难度其实更大。在指挥舞台版歌剧时,乐队是在乐池里的,因此,乐队和舞台演员都呈现在指挥的前面,指挥对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均是一目了然。而音乐会版的歌剧,指挥是“夹”在乐队和演员中间的,他既要调度前面的乐队,又要注意身后的演员,因此稍不留神,便会顾此失彼。一开始时,小泽更多的是关注乐队,但随着剧情的展开,上台演员的增多,他指挥的区域逐渐扩大,经常舞步于乐队和演员之间,肢态轻灵,表情丰富,幽默风趣,有时甚至翩翩起舞(“费加罗”本来就是部喜歌剧),几乎是集指挥与导演于一身。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小泽是这场音乐会的中心。

  这就要说到小泽的这次徒手背谱指挥了。一部近三个小时的歌剧,能背谱指挥,可见作品已烂熟于心。也正因为如此,才使他在舞台上能够如此自由潇洒、游刃有余。

  这次“费加罗”中的演员,虽不见大牌,但大都能胜任角色,且几位主要演员的形象比较出色,善于表演,如苏珊娜的娇美,费加罗的俊秀,伯爵夫人的端庄,凯鲁比诺的可爱……只是伯爵似乎老了些。现代的歌剧演出,已从过去一味重唱,发展到既重演唱,也重形象。歌剧演的毕竟是人物,只有形神兼备,才会丰满可信。从演唱上来说,几位主演在主要唱段上也有出色的表现:苏珊娜的音准虽然有些偏低,但她在第四幕中演唱的“美妙的时刻将要来临”,堪称绝妙; 费加罗风趣的喜剧男中音,在第二幕中的“再也不要做情郎”中尽情挥洒; 伯爵夫人音质音量一流,我们在第二幕听到的“爱神,请你怜悯”和第三幕中的“那消失了的喜悦”,真是如饮甘泉;而凯鲁比诺在第二幕中的“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楚楚动人,委婉动听,堪称是那晚最精彩的演唱,博得观众最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虽然音乐会版的歌剧没有舞台布景,但我们看到,维也纳的演员们在演唱时非常注重表演,其表演的力度和幅度几乎不亚于有布景的“全本歌剧”,而且因为东艺的场子是环形的,笔者注意到,演员们在演唱时都有意识地照顾到四周的观众,显示了他们丰富的临场经验(当然,如果能穿上戏装表演则更好),这些都非常值得国内同行学习借鉴。

  最后说乐队。约五十人的编制,还有架古钢琴,几乎与两百多年前“费加罗”首演时的规模相同。更重要的是乐队所奏出的音色和韵味,仿佛有一种淡黄夹淡蓝色的细腻、灵巧、优雅、风趣。“费加罗”的音速很快,独唱、重唱频频,但乐队配合衔接得丝丝入扣,又不“喧宾夺主”。一直在说维也纳,听了“费加罗”,直感叹——这就是维也纳哟!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