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阳光特奥
 第A04版:阳光特奥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特刊
 第A16版:连 载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 音乐舞蹈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09版:求职
 第B10版:求职· 招聘·培训
 第B11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12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13版:求职· 移民·培训
 第B14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15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16版:求职· 留学动态
 第B17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18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19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 培训动态
    
2007年10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伸出热情的手付出真挚的爱
各方为特奥运动员默默奉献
陶邢莹

  ■ 黛瑟丽和母亲苏珊·霍伦德相拥在一起 本报记者 彭幼龙 摄

  本届特奥会自行车赛场,180多名自行车运动员在崇明岛享受特奥会带来的快乐。在运动员展现热情和激情的背后,伴随着的是来自裁判、志愿者和家人深情的目光。

  裁判    铁骨柔情  

  本届特奥会自行车赛场,总裁判刘正林一改往日严肃的形象,将真情给特奥运动员。

  每一天,刘正林都用笑脸迎接运动员,内心深处,强忍丧父之痛。原来,10月1日,正是刘正林来崇明的第二天,家人突然来电告知父亲去世,叫他回去料理后事。刘正林没有时间同家人多作解释,“有什么事等我回来再说吧。”放下电话,他便收拾起悲伤的心情,忙着开会、讨论比赛流程、记录成绩……

  看着特奥运动员,57岁的刘正林眼中充满慈祥。当拿着金牌的特奥运动员向他鞠躬说“谢谢”时,他会跷起大拇指,微笑着回赠一个鼓励的眼神。当运动员骑车摔倒嚎啕大哭时,他会像慈父般拍拍运动员的肩膀给予鼓励。

  志愿者    人小鬼大 

  金发碧眼的爱默丽是一名全球特奥志愿者,她会用中、英、德、俄、西班牙语这5种语言,说“你好”、“谢谢”。

  13岁的她人小鬼大,甜甜的声音、成熟的口吻,赢得了特奥自行车运动员的喜爱,不少人会主动与她拥抱,这时,爱默丽会对运动员说“谢谢”。5天来,爱默丽戴着头盔、骑着自行车,出现在起点处、检录区、赛道边……时刻关注需要帮助的运动员,谁的自行车坏了,她会简单维修,谁口渴、肚子饿了,她第一时间递上饮料食物。爱默丽的胸前还挂着一架数码相机,她说,要记录下每一个感动瞬间。

  亲人    伟大母爱  

  “妈妈,我拿了金牌!”36岁的黛瑟丽一头扑进母亲苏珊·霍伦德的怀抱,两人喜极而泣,苏珊吻了吻女儿的额头,“你是最棒的!”在美国,像霍伦德家只抚养一个孩子的家庭并不多见,更何况像黛瑟丽这样的智障孩子。“我要把最好的东西给她,让她享受系统教育、康复训练,参加游泳、跑步、自行车等各项运动。”苏珊说。

  在马里兰州,黛瑟丽和父亲是唯一一对参加火炬跑的父女。苏珊当着女儿的面直言:“我要感谢黛瑟丽,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让我和她父亲一同来到中国。”原来,在为特奥家属团筹集资金的表演活动中,黛瑟丽在冷水池中跳进跳出24次,展示特奥运动员的勇敢。“她为我们筹集到了整整1万美元!” 本报记者 陶邢莹

  详细 07100710502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