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佳境 赵荣发 |
晋朝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堪为所有游记的范本,它的精妙之处在于渐入佳境:“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着相通之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在我们的游览途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意境。我所居住的宝山城内,有一座临江公园,初入大门,便有古树恭迎,夏日绿荫浓郁,凉爽宜人。迤逦而行,直至东端望江楼,登顶眺望,但见长江口水波浩淼,船舶穿梭,耳畔汽笛声声,那情景,像极了王之涣的那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经典的乐曲、电影、戏剧、著作,也总是渐入佳境的。一首乐曲,一出戏剧,总是从引子、序幕开始,然后逐渐引出主旋律,推向高潮。许多时候,它的高潮出现在最后。《廊桥遗梦》的结尾是一幅雨景——当罗伯特·金凯驾着自己的车停在十字路口时,他知道弗朗西丝卡就坐在后面一辆车上。他冀盼着弗朗西丝卡能冲下自己的车,搭上他的生命之舟。但是,最后,他只能孤独地离开了。银幕上,罗伯特·金凯的车拐了一个弯,从另一条路上渐行渐远。影片结束了,但观众们却依然沉浸在这幅图画的意境中,被渐入佳境的结局所征服。 渐入佳境的还包括人的原生态生理和心理。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漂亮。也有人说,三十岁以后的女人最是端庄、丰腴、妩媚,因此也最是光彩照人。很有道理。而且这时的女人在情感上也更加丰富,她们中的不少人对爱情有了新的认识。恋爱的过程,是两个人从客气到不客气的过程,当两个人重新变得客气起来的时候,所谓的爱,也就画上了一个句号。不管以后将如何结束,即使是最后的分手,也都需要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是的,即使分手。从出离愤怒,到反复思考,最后想通,不也是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吗?只有到了这样的地步,才能平和地分手,否则,便成了一出悲剧。 男人的魅力,似乎不在于外貌,男人更在乎事业,而任何一个人的事业,在正常的情况下,也应该是渐入佳境的。一举中的,一夜暴富之类的现象,则是非正常的。有总是有的,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这样的突然成真,注定缺乏美感。现如今荧屏上选秀类节目比比皆是,可是你看有些个选手,唱之走调,舞之走样,有的只能以搞怪夺取眼球,真正的是扫帚柄上戴草帽,充个人物头。这样的“新秀”,比之《甲午海战》中的主角演员李默然,显得何等苍白! 一个人的事业,必然要有坚实的基石;高尚的品格,也必须要历经苦难的磨练才能造就。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如此,即使他死了,还会永远地活着。 生命因渐入佳境而灿烂,最终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