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阳光特奥
 第A04版:阳光特奥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特刊
 第A16版:连 载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 音乐舞蹈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09版:求职
 第B10版:求职· 招聘·培训
 第B11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12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13版:求职· 移民·培训
 第B14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15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16版:求职· 留学动态
 第B17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18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19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 培训动态
    
2007年10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收藏险境

钱勤发


  我不玩收藏。原因有二:一则下三滥的东西看不上眼;二则一流的珍品一辈子买不起。所以,干脆不玩。不过,与收藏界一些朋友交往,听一些顶尖高手上课,有滋有味,情趣盎然。

  听说过龚继遂这个人吗?收藏界的朋友如果错过龚继遂,定会觉得遗憾。这位龚先生来自京城,在美国苏富比拍卖行工作了8年,对海外中国书画投资与市场深有研究。他说,国内市场70%由字画构成,境外市场70%由器物构成。国内官窑极度稀缺,绝大部分流向境外,一个刻有12条龙的宣德洗池拍到4000万港元,就是因为稀有。现在国内市场,东说官窑,西说官窑,哪来这么多官窑?很多收藏者视作珍宝的官窑十之八九都是赝品。

  我还有一位朋友,他曾告诉我:某地有个政府官员藏有一房间官窑,还有些青铜器,可谓价值连城。官员派车将我接过去看看。我到了那儿,扫了一眼,问:说真话还是说假话?在收藏界说真话难啊,生怕伤了人家的心。官员一脸堆笑,说:“来真的。”好,那就说真话。你这些官窑全是赝品,青铜器更不用看了。

  官员哪里知道,我这位朋友是“玩”出土的,尤以青铜器为最。他的课我听过,从3000年前铸造青铜器的陶范法、色蜡法,讲到如何识别锈色,乃至当今怎样制假,听得我目瞪口呆。朋友说,那天与这位官员握别时,对方冷汗直冒,手脚发抖,真怕他瘫下去。

  当下,大部分搞收藏的修养不够。用龚继遂的话说,读书不够,理论基础太差,眼光太浅。他说,收藏要懂门道,要看作者的专业履历,通识与专长,传承何人何处,学术素养有多高,经手过多少实物,乃至名气有多响。读收藏书一定要选作者,比如搞家具收藏的,总得读读上世纪30年代德国人艾克的开山之作《花梨家具考》,安思远的《夏威夷博物馆所藏》,王世襄的《明式家具鉴赏》《明式家具研究》等。艺术是个人创造的,一代代人传承的;作品无非是人的个性的张扬,所有作品都会追溯到人。因为是徐悲鸿,所以他的一幅题为《放下你的鞭子》的油画,在今年苏富比拍到7128万元人民币,还有一幅《奴隶与狮子》在佳士得拍到5711万元人民币。搞收藏的要识货,买对了再贵也不贵,买错了再便宜也贵。著名的中国油画鉴赏家左颂德老师说,他买过吴冠中、颜文梁、林风眠、岳敏君、曾梵志、张晓刚等画家的画,买进时几十万一幅,卖出时几百万一幅,现在这些人的画都是上千万,再也“玩”不动了。

  如今,古玩市场鱼目混珠,真假难辨,地摊上的玩意儿成了“捡漏”目标。听说,某城市有个摆地摊的,穿得破破烂烂,戴顶大草帽,压得低低的,只摆一件东西,看上去像老窑瓷器,说不准是定窑、邢窑,或是婺州窑、寿州窑。有收藏者来光顾,问:“哪里的东西?”答:“不知道。”问:“多少钱?”答:“8000元。”问:“能否便宜一点?”答:“不行,我们那里人说这东西值8000元。”越是装戆,越会让人心动。有人摸出8000元,以为捡了个“漏”。不想,卖主捞进8000元,转身离去,直奔五星级宾馆,扔掉草帽,脱下破衣破裤,冲淋干净,换上西装,喷上香水,“真人”露相了。厉害,一只百来元也没人要的破烂,竟然卖了8000元。都说买股票有风险,我看买古玩风险也不小。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