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为市民推开自然界另一扇大门 异域动物明星“闯上海” 唐洁 董纯蕾 |
|
日前在上海科技馆一楼休闲大厅开幕的“动物世界”展区里,每一个参观者都成了充满好奇心的小孩。这里的主角毫无疑问是来自五大洲的110种珍奇动物。很多与上海市民“素昧平生”的异域动物,是其中最受欢迎的“明星大腕”。 狮子的“谋杀犯”父亲 世界上每只狮子都有一位“谋杀犯”父亲。此事无关残酷,而是被逼无奈。由于雌狮身边带有幼狮时不会接受雄狮的交配,一只雄狮接管了一个狮群后,为了赶在自己被下一任雄狮取代前成功生殖,以传递自己的基因,杀死前任的后代成了当务之急。这被称为“噬婴行为”。雄狮之争,战胜者无论在体格还是在遗传基因上,都比战败者更胜一筹。于是,狮群的遗传多样性得以保障,一个狮群的基因也得以延续。 食肉动物的“生活圈” 非洲大草原上的豹子居然不是狗的“对手”,当然,这是一类特别凶猛的狗——斑鬣狗。豹子刚捕到猎物,斑鬣狗就依仗灵敏的嗅觉追踪而至,把豹子的劳动所得占为己有。而为了保住自己的“口粮”,豹也有对策:爬树。捕到猎物后,它会迅速先吃掉猎物的一部分内脏来“减重”,再将猎物整个拖上树。不会爬树的斑鬣狗也只能在树下干瞪眼了。难怪,豹的肩部肌肉特别发达。 秃鹫和黑背胡狼,则是食腐者和机会主义者,待到狮子、豹子、斑鬣狗的食物吃不掉或没吃完就腐烂的时候,它们就上场了,专门收拾那些残羹冷炙。这就是草原上特殊的“生活圈”。 一生做慢动作的树懒 要找到第二种像树懒这样懒得出奇的动物,恐怕有点难。它们一生几乎都在树上度过,常常用发达的爪子倒挂在树干上昏昏欲睡,难得的几个动作也像在放慢镜头:把一条腿抬起几厘米需要30秒左右,连打个喷嚏也要花上比其他动物多好几倍的时间。由于消耗少,这个懒家伙即使一个多月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这似乎正好成全了它懒惰的天性。 此等懒鬼,生长在热带森林中怎么会不被吃掉?多亏了它有一件“护身符”——又长又厚的体毛上长满了地衣和藻类植物,简直和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 北极的“迷你一族” 小小的北极圈内,除了人们熟悉的北极熊和海象,还有不少身材迷你的动物朋友。 北极狐就是北极熊的邻居,毛色纯白,春夏时则变成青灰色。由于身材并不高大,所以它只能捕捉小鸟,捡食鸟蛋,追捕兔子,或者在海边上捞取软体动物充饥。到了秋天,它们也能换换口味,到草丛中寻找一点浆果吃,以补充身体所必需的维生素。北极狐身披既长又软且厚厚的绒毛,即使气温降到零下45℃,它们仍然可以生活得很舒服,而且脚底上长着长毛,在冰地上行走不会打滑。 在北极圈外的苔原,生长着一种体长仅二三百毫米的小型肉食动物——白鼬。它出生时是瞎子、聋子,全身无毛,成年后体重也仅45克至74克。虽然它尾尖的毛一年四季都是黑色的,但是在夏天,背部、四肢外侧的毛会呈棕色,唇、腹部、四肢内侧则呈白色或浅黄色,到了冬天则换成一身雪白的“冬装”,出外觅食时,尾巴拖在雪地上留下行迹,还得了个“扫雪”的美名。 本报实习生 唐洁 记者 董纯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