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阳光特奥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 广 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科教卫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第B13版: 教育周刊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0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三网”,热闹背后小心吃药

王蔚

  ■ 高考信息,还是要到正规的官方网站上查  图IC

  ◆ 本报记者  王蔚

  进入高三没几天,远远还没到紧张凝重的情形,然而最近一些以高三毕业班学习、生活和升学为话题的网站,却格外的热闹,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关注,也引来众多家长的热烈参与,包括沪上一些名师也现身其中成为客座嘉宾。然而,在所谓“实用”、“指点迷津”的背后,其间所暗藏的误区和陷阱,广大学生和家长也不能不防。

  “过来人指点” 指导还是误导?

  记者日前发现一个由几个大一新生开办的高三博客网,打开一看,“过来人”的指点可谓洋洋大观,面面俱到。“高三已经来临,从现在开始的10个月,高三之路怎么走?我们给各位考生和家长编制一张‘高三地图’,让大家提前知晓高三全过程,把握高三的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高三了然于胸,胜券必将在握!”然而认真浏览一下这张“地图”,无非是何时开始复习,何时进入到一模二模和三模,不仅没有针对性,而且也都是些老皇历。

  “改卷老师日记揭秘”、“想读外语的别考外语系”,这究竟是在指导还是在散布谬误?更可笑的是,“过来人”居然已经开始“指点”明年的志愿填报:“《分数线》、《专业目录》、《高考指南》三本书,虽会由学校于明春统一下发,但大家还是先借来的好。”全然不顾明年的上海高招政策是否会作调整,志愿填报是否会发生程序性变化。

  【点评】 七宝中学副校长何美龙:个人的经验往往不具有普遍性,何况网上良莠难辨,而且高考的政策也存在着变数,因此,同学们应该在学校的指导下复习迎考,不该轻易相信网上的传言。至于复习方法、选教辅书,都应该在自己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学习。

  家长网上扎堆 减压还是增压?

  家有高三考生,不少父母努力为孩子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却无处化解自己的紧张和焦虑。于是,有家长上网晒自己孩子的备考经,交流各所高校往年招生情况等,希望掌握多方信息,顺便也缓解一下自己的情绪。

  “没有做过高三学生家长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心急如焚,什么是提心吊胆,什么是焦虑不安。”

  “今天测验成绩下来了,看儿子心情不是很好,我也没有多问他,今天的晚餐气氛特别寂静。”

  “孩子生病了,可依然坚持去学校上课,生怕落下太多课程。我多希望高三的时间可以每天变成48小时,让孩子可以休息一下啊。”……

  有意思的是,某些家长这样的“一声叹息”,会像传染病般迅速蔓延到上网的其他家长身上。有些高一学生家长上网看了这些帖子后,本来还想悠哉地等到高三再给孩子加压,现在竟然也莫名地紧张起来。更可怕的是,有些初中生家长,上网侦查各所高中学校的升学情况,早早为自己孩子考高中挑学校了。今年国庆长假过后,高三年级将普遍进行第一次月考,有些家长在博客中流露出的感叹令人唏嘘不已,凭空制造了紧张气氛。

  某网站的高三家长博客圈,已经产生了三届“圈主”,最近又在酝酿家长的线下见面大会。尽管有家长表示,参加了博客圈后,可以更多地了解其他高三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状况,也能从别的家庭学到如何更好地与准备高考的孩子相处。但也有的家长坦言,无论在网上或网下,能够真诚交流教育孩子经验的家长其实并不多,说好的多,夸大其词的多,可供借鉴的却并不多,而且家长在生活中成天热衷于谈论孩子高考的事,无形中也会给孩子平添许多压力。

  【点评】  知音心理咨询机构刘永信:高三家长的心理焦虑和紧张是合情合理的,但切莫过度,更不能因此影响到孩子的备考情绪。此外,网上有些家长的所谓“成功经验”,也并不能完全相信,更不能完全照搬,而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总之,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要善于理解和宽容学习和心理压力已经很重的孩子,不能再轻易将网上道听途说的高考信息传达给孩子。

 

  “名师”助阵 还是捣“糨糊”?

  一些“高三网”竟还请来“名师”挂头牌助阵,十分吸引高考生和家长的眼球。最近,就有个别本市的重点高中“名师”现身这类网站,有答疑解惑的,有分析高考试卷的,有推荐教辅书的,甚至还有的“名师”将自己办班的时间、地点等信息挂到了网上。还有个“名师”竟然吹嘘说,有的学生是从千里之外跑来找他辅导功课的,结果被他“点石成金”。

  高三学生小锋最近遇到了一件蹊跷事。他曾就某道物理难题点入了某网站的名师咨询栏目,结果这个“名师”只给出了一半的解题思路,余下的部分则要求小锋同学购买某种版本的教辅书,或者找他当面辅导,个中原委不言自明。

  近来还有的网站宣称拥有本市主要重点中学的各门学科试卷,而且都是出自“名师”之手。但据记者向这些学校求证,校方均表示从未与这些网站有过联系。对个别“名师”的不务正业,社会舆论颇多微词。市教育行政部门也对这样的试题网提出了批评。

  【点评】 华东师大中文系副教授沈龙明:利用名师效应招揽学生,本身就不值得提倡,如果所谓的“名师”名不副实,甚至鱼目混珠,那更是一种欺骗。所以,学生和家长对网上冒出的“名师”不能迷信,不能以为靠“名师”的点拨就能迅速提高成绩。同时,教育行政部门、网络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管理力度,对教育网、考试网上的兜售补课、教辅之类的违规行为,严格审查、严加整治。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