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阳光特奥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 广 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科教卫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0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稳降压24小时
让心、脑、肾安度每一天

郭冀珍


  我国目前约有2亿高血压病人,仅有1/4的病人在服降压药,其中近94%的病人不能把血压控制到低于140/90mmHg。病人24小时平稳控制血压对于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和保护心、脑、肾是至关重要的。

  血压24小时都在波动

  不少高血压病人认为每月只测一次血压就足够了,其实即使每天测一次也不够,这是因为人的血压是24小时波动的。在绝大多数血压正常的人群和2/3的高血压病人中,夜间血压比日间血压要低10%左右。虽然血压24小时波动是正常的生理调节,但是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波动幅度比正常人大,认识病人的血压波动性对高血压治疗有重要意义。

  人的血压在凌晨二三时左右最低,晨醒后(约清晨6-9时)血压达到或者接近最高峰。这时的血压比夜间可高出40-50mmHg以上,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血压晨峰”。对于高血压病人这是个危险期。有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在早晨9时的发生率比晚上9时高3倍;清晨的中风发生率约升高60%。

  保证24小时平稳降压

  无论是轻度还是重度高血压病人,如果服药后不能平稳降压,可能比不吃药更危险。有些服用短效降压药的病人,不听从每日服药三次的医嘱,而是只服用一次,虽然他们的血压在服药后的4至6小时内会下降,但之后血压就会回升。因此服降压药后不能只看血压是否下降,而是看血压是否能在24小时平稳下降。

  做24小时血压监测可帮助了解血压全天的变化,也是掌握夜间入睡后血压变化的唯一可靠办法。可是24小时血压监测过程较复杂,所以病人应学会自测血压来了解服药后降压是否平稳,血压是否得到24小时控制。

  学会自测血压的关键是掌握血压降压幅度的“谷峰比值”。掌握这个比值不难:每天清晨服药前测血压以了解药效最弱时血压的下降值(降压幅度的“谷值”);从服药后2小时开始,多次测血压来找到血压的最低值(降压幅度的“峰值”),这时的药效最强。如谷峰的比值等于1,说明血压在24小时内得到了有效控制;如果“谷峰比值”小于0.5,则表明清晨血压明显升高,药效不能持续24小时。高血压病人掌握清晨“谷值”和”峰值”,就能判断血压是否得到了24小时全天控制。

  目前医学界对选择降压药的共识是优先选用一天一次给药、”谷峰比值”接近1的、具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降压药物(如替米沙坦),以控制清晨高血压,获得24小时的平稳降压。 郭冀珍 (全国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教授)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