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阳光特奥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 广 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科教卫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0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5000市民国庆长假捋袖献血
街头无偿献血呈现新特点:“回头客”多、结伴者多、中年人多
施捷


  本报讯 (首席记者 施捷)一对名叫韩寿臣、韩寿君的双胞胎兄弟,国庆节一大早就偕同各自的爱人走进市血液中心卢湾区丽园献血屋。经体检,兄弟俩与嫂子刘薇如愿献了爱心。“以无偿献血的方式庆祝共和国的生日,预祝特奥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我们感到很有意义!”

  这是今年国庆黄金周市民踊跃献血的生动一景。记者今天上午从市血液管理办公室获悉,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内,全市各采血点共接待近5000名无偿献血者,献血总量超过121万毫升,较去年同期增长2.5%。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广场、上海火车站、七宝爱心献血屋等献血点无偿献血量创新高。

  呈现“三多”现象   

  据介绍,今年本市国庆街头无偿献血呈现“三多”现象:即“回头客”多,约3成为相对固定的无偿献血志愿者;结伴者多,同学、同事、爱侣、朋友、兄弟姐妹相约一起献血的不稀奇,有的是父母陪着子女、长辈领着晚辈来献血;中年人多,献血不仅仅是青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中年人体会到,献血除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外,还有着自我保健和保障的功能。

  献血“元老”再捋袖  

  沪上无偿献血“元老”、全国无偿献血金杯奖获得者刘白羽,昨天领着单位同事罗文英,特地来到南京路步行街献血点献血。“尽管我已超过了献血年龄,但仍然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 刘女士自豪地对周围人说,她曾经献了近1万毫升血,“现在不是照样很健康吗?”

  荣获“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称号的吴健,是市血液办无偿献血专职招募员。国庆长假7天,他一天都没休息,每天从早上9时半到晚上7时,坚守在南京路步行街向路人宣传无偿献血。他还把自己儿子和儿子的同学招募进无偿献血的行列。

  外国友人也参与   

  络绎不绝的献血人流中,不仅有本市市民、外地游客,还有外国友人。来自英国伦敦的艾伦女士,途经南京路步行街,见有无偿献血活动,便欣然献血400毫升。今年1月份曾在静安公园献血车上献过血的日本友人远藤直子,10月5日在龙华烈士陵园献血点再次慷慨捋袖。“这里的献血环境好,服务也好,我当然愿意以一名新上海人的身份尽一点绵薄之力。”

  “成分献血”者不少  

  国庆期间,有67名志愿者选择了成分献血,共捐献血小板69袋,为临床输血病人送上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爱心。两年前因献血相识的上海商学院学生鲍凯与上海职工医学院学生张华颖,都有10次以上的成分献血经历。这次假期,他俩再次来到市血液中心,双双捋袖献血小板,鲍凯还献了双份。

  在上海工程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工作的刘玉亮先生,加入了上海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俱乐部,经常在献血屋参加志愿服务。昨天他第二次参加了成分献血。刘先生说,成分献血是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一种提前体验,有了成分献血的经历,今后捐献造血干细胞就不会紧张了。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