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阳光特奥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 广 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科教卫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0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试点小学一年级今天进入正课学习
课堂内外出现“提速”和“匀速”之争
王蔚


  今天是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教学日,也是本市部分试点小学一年级新生结束学习准备期,进入正式小学课程学习的开始。然而记者在采访时,却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些教师和家长认为,由于在9月份加进了一个月的准备期,因此接下来的教学就应该“提速”。而市教委有关专家却提出,为了培养一年级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准备期后的教学应当“匀速”,切忌操之过急。

  【教师怨】 新生差异大

  “一年级学生差异很大,有的已经在幼儿园里识了一二百个字,会百位以内的加减法,还会读简单的英语对话,而有的学生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出。”这是一位小学校长对记者的感叹。尽管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经过准备期后,已有94%的一年级新生能够适应学校的教学要求,但仍有校长和教师担忧,由于学生差异很大,所以,接下来的教学会比较困难,放慢速度的话,“好”的学生会吃不饱,“提速”的话,那些懵懵懂懂的孩子又极可能被越甩越远。

  【家长急】 狂买教辅书

  昨天,记者走访几家书店后发现,几乎所有的一年级教辅书都没有列入准备期的要求,都是按超标准、甚至是按教学“提速”的目标来编制的。一套打着“上海二期课改配套教辅书”字样的习题册,完全超越了市教委在开学前制订的课程调整计划要求,难度偏大、要求偏高,数学题中有不少方程计算,语文题中有大量写字内容,英语题中单词记忆也过深过多。还有一套号称本市“百位名师”编写的教辅书,究竟是哪些“名师”不得而知,究竟要达到什么学习目的也含糊其辞。就是这样一些“捣糨糊”的东西,还是吸引了不少家长购买。据上海书城中山公园店的一名营业员说,家长们买这些书,绝大多数是因学校老师的指定。

  【专家忧】 “提速”没效果

  “过了国庆长假就要‘收骨头’了。”在前些日的采访中,记者不止在一所学校听到已经有老师向学生及家长“豁翎子”了,意思是说,结束了准备期后的一年级学生,将在教学上进入一个“提速”阶段,不可能再像9月份时那样轻轻松松。对此,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近日在总结学习准备期的试点工作时指出,度过了准备期后,仍应当主张各校保持教学上的“匀速”,而不要盲目“提速”。小学教育专家倪谷音老师认为,个别学校或教师的“提速”做法,本身就违背了市教委设立准备期的初衷,没必要把一年级的孩子搞得那么紧张,况且这样的教学也达不到什么效果。  本报记者 王蔚

  评论 071008113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