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阳光特奥
 第A18版:阳光特奥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法治视窗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7年10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笔不寻常的捐款

吴伯良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残联收到了一笔来自日本尼崎市的捐款。捐款的数额虽然不大,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也就是4万元多一点,但意义非同一般。

  事情还得从热心中日友好的人士中尾四郎先生说起。1991年夏,华东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在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发生困难的时候,远在日本关西的尼崎市日中友好协会秘书长中尾四郎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把华东地区的灾情尽快告诉自己的会员,为日中友好出把力。于是,在协会会员活动时,他向大家报告了华东水灾的情况。同时他还想方设法收集当时日本媒体对华东水灾的零星报道,经过剪辑汇编成专题片,配上解说词,在会员和市民中传播,使大家尽快了解华东水灾的真实情况。不少会员和市民看了他汇编的专题片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自发地向华东灾区捐助资金,援助灾区的残疾人。出资捐助的人员中有店员、教师、律师、公务员、神职人员、县市议员等等。当时,上海市残联与尼崎市日中友好协会已经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你来我往关系融洽,因此后来这笔捐款经尼崎市日中友好协会全部转到了上海市残联,请我们转交给上海的残疾人。

  这笔经费虽然不多,但真的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代表了日本人民的情谊。因此我们在处理上也非常慎重。接到这笔捐款已经是灾后几个月了,上海受灾的残疾人的生产生活也都已得到政府的妥善安排。为了按捐款人的意愿转交给上海的残疾人,我们将这笔捐款融入了残疾人事业经费,用于发展上海的残疾人事业。对每一位出资捐助的日本朋友出具了收款发票。经救灾主管部门同意还向日本朋友一一颁发了由上海市救灾部门统一印刷的捐赠证书。

  随着时间的消逝此事我也渐渐淡忘了。但是,当笔者本世纪初再次访问尼崎市时,看到有些日本朋友家里,还将当年上海颁发的捐赠证书挂在墙壁上呢。谈起当年的捐赠活动,他们都说,两国人民有了困难相互帮助是应该的,你们中国人办事认真,重情谊,守信用,我们出了一点点钱还颁发了证书。有的还说要把中国给的这张证书挂在家里教育子孙,世世代代与中国人民做好朋友。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