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生煎 吴凤珍 |
为果腹而大口咬咽食品者谓之吃。用舌尖细细辨味并欣赏之,始可称之为品。而老苏州吃生煎勉强够得上称半个“品”字。这,且听下面分解—— 有次我独自正在苏州一爿很有名的生煎馒头店里有滋有味地吃生煎。狭长的餐桌对面来了一对托着生煎盆子的年轻夫妻,瞧我从取馒头处拿了一碗蛋丝青葱汤来,他们也去端了两碗汤坐下吃了。对面的男人一口咬下去,猝不及防,一条汤龙直窜我手边的一只尼龙袋上——我不响,他们也沉默。我自然忍不住“啊……”地一声,他们这才道了歉。无可奈何,怕油腻弄脏了里面东西,我取了些餐巾纸垫在里面。刚想再吃生煎,岂料对面那女人嘴边的一条汤龙直窜到我的手背上,还着实地有些热度的,我一烫一愣,对面女人急忙起身去取餐巾纸给我…… 吃生煎恰遇“二龙戏珠”,听他们的口音是外地人,我便好意地相告道:“吃这馒头是有诀窍的呢!”如果他们接下来问我一声的话,我会真诚地相告的,但他们没接下文。 苏州的生煎看模样儿并不像灌汤包子夹起时可见薄薄的皮子内晃动着汤汁的,从未吃过的人往往把它当作大的肉包子似地大咬一口,这下可上当了,生煎馒头里有的是一包鲜卤汁,若随意一咬,那么它毫不留情地一条汤龙从薄皮处破皮而喷出! 老苏州吃它时还真有些儿兵法上的战术的意思呢!——首先提起筷子时,双眼已观察了这将被夹馒头的薄弱方面,下筷子时,让这薄弱面正对准自己的嘴巴,这叫攻其薄弱环节。然后轻轻地咬一小口,这在被包围的对方周围开一小口子,轻轻而又较长时间像婴儿吮奶似地一吮,鱼贯而如线似地而出的对方(汤汁)尽收口袋(嘴)中矣!若是动作大了,对内产生了压力,弄不好对方就于其他地方突围而出的了(这就是闯祸的一条汤龙了)。而苏州的生煎内肉汁的调味是根据苏州人的口味的,它鲜中带甜(苏州人善于用糖吊鲜),故极为鲜美,而其时就得用舌尖细细地品咂味道了!由于防止其他馒头渐冷,吃生煎最忌冷了,这品味的时间不宜过长,故曰“半个品字”。 其时,内部的汤汁未必尽吮尽,为防“残余分子”再“突围肇事”,有备无患,故在咬第二口时,仍得半咬半吮,连汤汁一齐吃,亦颇有滋有味。而且又咬到了馒头的底部。煎这馒头时极有讲究的是这底部要煎得黄灿灿、油露露、脆松松、香喷喷,丝毫不可有一丝儿的焦炭味!这样,吃在嘴里就别有风味了。 ——我用眼睛的余光瞥一眼对面那对夫妻,他们吃时小心翼翼地咬上一口后,把口子凑在那碗汤上,待沥干汤汁后再吃。双方对视一眼咕哝道:“不好吃。”便走了。 当我吃到最后一只生煎时,我咬了一小口后,缓慢地细吮着汤汁,用舌尖悠闲地品着味,享尽它一个“品”字,因为估计不会再有“汤龙”来骚扰我了。这,不亦乐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