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阳光特奥
 第A18版:阳光特奥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法治视窗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7年10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招展承诺未兑现引起展商强烈不满
古董画廊展 内展变“内战”

孙云


  可信公司可不可信?10月5日起来沪参加可信展览策划公司承办的古董画廊展的各地展商们,心里都有一杆秤。一些展商向本报反映,展览会夸大其词,秩序混乱,效果不佳,展商和承办方正为了是否退还展位费而闹得不可开交。

  展会让人失望

  展商称,数月前他们接到可信公司的招展资料,其名称包括“上海国际画廊古董博览会”“第五届中国画廊上海博览会”等数个,称不仅将举行开幕式和酒会,邀请上海主要领导到场讲话,还将联合上千家国外报纸、电台、互联网,在境外强势宣传并邀请、组织国际买家到会,场内还将举办专家免费估价、私人珍藏展、专题研讨会、博物馆文物珍藏展览等活动,让展商足不出国即可获取订单。截至昨天,记者仍可在网上查找到相关宣传资料,佐证可信公司确有以上承诺。

  让展商失望的是,开幕当日,既无开幕式、酒会,也无政府官员到场。而据了解,本市对政府官员出席展会有明确规定,类似展览是不可能邀请到本市主要领导到场讲话的。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展览名为古董和画廊,却混杂着一些出售首饰、玉石、皮箱、服装鞋帽等小商品的摊位,而且,几乎没有专业观众,漫不经心进来观看的大多是普通市民,境外展商仅十余家。

  展商要求退赔

  由于展览效果差,携带价值2000多万元画作的一家画廊从第二天开始便将所有展品打包,唯恐被外行损伤。一位重庆的大学美术教师则将作品降价出售,勉强挣回展位租金。展商先后提出退赔展位费的要求,但协商得很不顺利,其间发生了肢体冲突、展商罢展等情况,公安、工商等部门先后介入。

  记者从展馆方光大会展中心证实,展商情绪固然略显过激,可信公司在该馆首次举办艺术类展览,组织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然而,可信公司负责人罗先生却矢口否认。他称,公司从未书面或口头承诺有开幕式、酒会和政府官员到场,也没有自称国际性展览,之所以称为“第五届中国画廊上海博览会”,是因为主办单位曾在北京与其他单位合作举办过4届画廊博览会,现移植来沪。至于展览规模和效果,他认为六七千平方米的面积已很成气候,观众数量也不少,达到了一定的展览效果,展商能否达成交易则不是他们能保证的。他还辩解,混杂其他商品摊位是少数展商转租展位所致,他们无力悉数取缔。

  鉴于上述原因,他认为众多展商在展览后期交涉乃至罢展是为了赖掉展位费,故无法同意个别展商的退一赔一要求,只能协调退还部分展位费。

  内展屡掀风波

  据悉,发生类似纠纷并非偶然,其中绝大多数系内展。目前,有关部门对举办国际性展览实行批文制,管理规范,经过多年扶优汰劣,主办单位大多具有较高资质;内展则只需要向工商、消防、公安等部门备案即可,管理相对松散,入行门槛低,其手法一般是夸大宣传,把内展说成国际展,首届说成第N届,拼凑若干个主题的小展虚张声势,骗取中小企业信任。

  业内人士提醒,企业参展前不应轻信宣传资料,可上网查询或向展馆和管理部门咨询,了解主办方资质和相关展览事项,谨慎选择。

  本报记者 孙云

  评论 071009107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