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关系有问题,向谁求助? 调查显示:上海人大多自己处理,不太寻求社会支持 鲁哲 |
本报讯 (记者 鲁哲)夫妻关系亮起红灯、与父母关系紧张时,上海市民更倾向于自己处理,不愿向外求助。一项专项课题调研结果显示:83.0%的受调查者在夫妻出现问题时,倾向于自己处理;78.6%的受调查者与父母关系出现问题时,选择自己处理——向外获取帮助的意愿很低。 这是杨浦区妇联“家庭文明建设”调研课题组,会同华东理工大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研究所课题组,经过为期半年的调研后发布的报告。 【调家事求助只找亲戚朋友】除了选择自己处理之外,当事人向外求助的对象基本上限于亲戚、朋友。 ■ 夫妻关系出现问题,三成的人会向亲戚、朋友或者邻里寻求帮助;与父母关系出现问题,近四成的人希望从亲戚、朋友或邻里获得支持;而向社会支持系统如心理咨询服务、法律服务、家庭文明指导中心寻求帮助的意向偏低。 【亲子问题寻求社会帮助】课题组分析,保守的社会心理是阻碍寻求支持的原因之一。 ■ 在处理夫妻、父母关系上,大多数人基本上是自己处理;而在亲子问题上,则表现出了积极寻求帮助的意愿。 这种差异,说明家庭成员在处理家庭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社会心理。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相比亲子问题,夫妻问题更隐秘复杂,所以向外求助的意愿很低。 【“不太满意”社会支持系统】另一个原因是缺乏社会支持系统。调查发现,目前家庭成员对社会支持系统的满意度不高。 ■ 夫妻关系方面,有28.2%的人对社会支持系统所提供的支持表示 “一般”,13.0%的人对社会支持系统所提供的支持表示“不满意”。与长辈关系方面,有34.8%的被调查者表示“一般”,更有将近20%的人对社会支持系统所提供的支持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