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阳光特奥
 第A18版:阳光特奥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法治视窗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7年10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是什么把观众挡在影院外?
—— 析黄金周国产影片放映票房平淡的现象
周铭

  ■ 《八月一日》是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主旋律电影 图TP
  ■ 以修建青藏铁路为背景的《青藏线》剧照
  ■ 《我的左手》歌颂忠诚卫士

  今年国庆黄金周正值金秋优秀国产影片展映月,申城各大影院和院线都对放映提供了支持,影片数量和场次有提高,且没有安排好莱坞大片。照理来说,在如此天时地利的条件下,国产影片应该有更好的市场表现。但事实上,国产新片的票房成绩依然令人失望,记者了解到,一部新片《我的左手》,国庆票房仅2700元,远不够场地成本和节日加班者的开销。

  观众理智  并非崇洋

  有种观点认为:观众崇洋媚外,对国产影片不屑一顾。果真如此吗?答案是难以肯定的。其实随着观众欣赏水平越来越高,消费越来越理智,观众早就已经走出“只看进口分账大片”的怪圈。近年,很多品质不高的引进大片在国内屡屡尝到败绩,就是证明。相反,国产影片击败好莱坞大片,取得票房好成绩也已成为常事,国内观众甚至能够慧眼识珠。去年,一部被影院冷落的《疯狂的石头》的票房令人惊喜,还跃上了票房榜,所以国产片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不在观众身上。

  视如鸡肋  部分原因

  问题在影院和院线身上吗?有部分原因的确在这里,票房至上的影院和院线的确将中小投资的国产影片视为“票房毒药”,排起片来常把国产片视如鸡肋,怕造成损失,影响票房收入。所以一般都是在上午、下午、晚饭前等观众本来就不多的“鸡肋时间”放映国产片。但在广电总局一再呼吁和干预下,对国产影片的保护措施不断出台,这种情况有所改观,但是事实是票房成绩依然不见起色,所以这也不是主要原因。

  台词刻板  英模报告

  说来说去,最主要原因还是落在影片本身上。目前国产影片大多处于可看性不高、艺术性不强的白开水状态,既不能让观众痛快地娱乐一把,又不具有打动人心的感染力,更多的作品只是应时应景的急就章、流水账,观众自然不愿为此买单。从国庆放映的这几部作品看,既有战争题材,也有英雄传记和现实题材的作品,题材都很重大,都可以算是主旋律影片。

  但从拍摄来看,几乎看不到时代进步的痕迹。《青藏线》以修建青藏铁路为背景,力求再现三代中国铁路建设者献身青藏线、圆梦青藏线的坎坷征程,刚一放映就被观众非议拍得太做作,人物的台词刻板。《八月一日》拍摄的是“八一”南昌起义,真实的重大历史事件原本就是电影的好题材,但银幕故事不具有感染力与震撼力,仅拘泥于历史解说的面面俱到,没有电影的娱乐职能。而《我的左手》更像一部英模报告会,把“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荣誉称号的独臂英雄丁晓兵部分先进事迹用影像语言再现一遍而已,并未充分理解英雄内心世界并表现之。

  上海的放映院线对国产片给予了很高的热情,这值得称道。虽然黄金周上映的国产影片主题积极,立意高远,题材正面,但唯独缺少点电影故事的魅力和艺术性,正缘于此,大批兴致勃勃的观众被挡在了影院门外。

  本报记者 周铭  评论 071009110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