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阳光特奥
 第A18版:阳光特奥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法治视窗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7年10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对奖牌或名次的诱惑,每个人都是特殊人士,都需要一个敞开胸怀的拥抱,需要从一个个拥抱中感受人文精神
特奥会上“抱抱团”

杨耕身


  新京报 “拥抱”是2007世界特奥会赛场上,最常见的身体语言。一位运动员完成了比赛,不管胜负如何,总有教练、家长或志愿者张开双臂,拥其入怀,表示祝贺。看台上,素不相识的家长也会为孩子们的勇敢表现拥抱在一起。

  这样一幅满场尽是“抱抱团”的景象,因出现在特奥会上而令人温馨。“抱抱团”所意喻的平等与包容、鼓励与接受,也正是特奥会的宗旨所在:通过为全球1.7亿多名智障人士提供参与特奥运动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体育的必须首先是人文的。特奥会如此,奥运会及其他各种赛事亦如此。这是体育精神之所在。体育精神本质上是人的精神,是人类普遍价值所在。如果不能达到增进人文、提升人类普遍价值之目的,那么再大的赛事,再多的金银奖牌,也会缺少意义。

  不过,下面的一些现象却也令人忧虑:2005年,在第十届全运会上,出现了假摔、罢赛、下跪、服用兴奋剂等现象;2006年,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特奥会上,出现了“疑似专业队员”的特奥选手,在田径场上,竟出现100米跑出11秒8的特奥运动员。奖牌之下,人文精神何在?除此之外,体育也承载了过多不应承载的东西。

  或许,面对奖牌或名次的诱惑,每个人都是特殊人士,都是有缺陷的人,因此也更需要一个敞开胸怀的拥抱,需要从一个个拥抱中,感受体育精神以及人类文明。毕竟,我们不能只是在特奥会上,看到“抱抱团”带给我们的温暖。

  一个拥抱,一种胸怀。我们应该向特奥运动员多学些“拥抱”。一方面,首次走进发展中国家的特奥会,给每个人提了一个忠告:不妨在生活中增加一些拥抱。在一个存在隔膜与戒备的环境中,一个拥抱能够取代千言万语,让双方心灵相通。  (杨耕身)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