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阳光特奥
 第A18版:阳光特奥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法治视窗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7年10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9年挖山开洞一心助民致富
辽宁岫岩有个现代“愚公”

王炳坤 陈光明


  据新华社沈阳10月8日电 (记者 王炳坤 陈光明)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有一位现代版“愚公”。岫岩县五道河村村民刘贵忱耗费9年时间挖山开洞,为乡亲们无偿储藏水果、助民致富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今年62岁的刘贵忱是当地有名的“水果大王”,长期经营水果的经历,让他一直在寻找贮藏水果的好方法。1991年,一条科普信息触动了刘贵忱的灵感:地面4米以下为“不冻土”,一般常年温度为4℃。“这不正好对水果贮藏十分有利吗?”找到方向的刘贵忱开始了自己的挖洞计划。

  刘家房子背后有一座山包,刘贵忱决定从这里开挖。刘贵忱9年下来花费14万元,用坏了30多把镐头、100多个钎子,运出土石方1000多立方米,终于在自家后山挖出了一条长130多米,直径约3米的山洞。刘贵忱在山洞两端安装上厚实的木门,里面接上电灯、排气扇,挂上温度计、湿度计,将山洞建成了一个天然的“气调库”。

  从此每逢水果成熟的季节,这个天然“气调库”便派上了大用场。五道河村村主任崔希昆介绍,水果集中下架时市场价格低,又不好储存,果贱伤农。而刘贵忱将自己的“气调库”无偿开放,不仅大大延长了水果贮藏的期限,而且使错开下架高峰的水果售价翻番上涨。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