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闯闯世界 ——一位挚爱母亲的亲述 鲍美琴 |
|
20.专门接我们大家去白宫 仪式最后是12位特奥信使轮流讲几句心里话,谈谈对特奥运动的希望。起先几个人的讲话大同小异。轮到儿子讲时,我有些担心,怕他的话不搭调。“我希望特奥运动给世界带来和平。”没想到,他竟然讲了这句话。“Wonderful!(太好了!)”施莱佛先生大声喝彩。“还有,我想邀请布什总统在2007年来上海参加特奥运动会。”儿子又说。“这我可无能为力,要看你的本事了,徐闯。”施莱佛先生耸了耸肩膀。仪式在一片笑声中结束。 后来,全体特奥信使们轮流在一件大号的运动衫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签完名,大家显得很兴奋,一个个互相击起掌来。接着,我们在美国特奥运动员的陪同下,参观了整个特奥总部。无论走到哪里,工作人员都很有礼貌地和我们打招呼或点头致意。 我们一行人还参观了施莱佛主席的办公室,尽管只有十来个平方米,但布置得很有特色:墙上挂满了许多国际特奥重大活动的照片,在醒目的位置上居然有几个面相各异的京剧脸谱,还有一个鲜红的“中国结”。 “我可以问他一个问题吗?”儿子问我和叶茂。“当然可以啰。”我俩同时应声,叶茂在我儿子的耳边还嘀咕了几句。 “蒂姆,你喜欢中国吗?”“当然。”面带微笑的施莱佛先生点了点头。“非常喜欢。”他又加了一句不太流利的中文,还摸了摸我儿子的头。他还用握成拳头的手放在胸上告诉我们,因为他心系中国,对中国成功举办世界特奥会很有信心。 最吸引人的要算特奥纪念品陈列室了。里面的十几个玻璃橱柜里,全是历届世界特奥运动会的奖杯、奖牌,还有会徽、图案、标志、宣传画等物品。它们色彩绚丽、构思巧妙、琳琅满目,让人不忍离开。我自然不会错失良机,用相机将它们全都记录下来。回上海后,社区活动又有新内容了。 能到国际特奥总部来参观,让儿子兴奋异常。整个参观过程中,他的嘴没有合拢过,不是笑,就是提问题,要么就是不断地发出“啧啧”的称奇声。陈列室里有一张中国游泳运动员杨燕的大照片,儿子仔细端详着,自豪地跷起大拇指,露出非常崇拜的神态。 黄昏时分,国际特奥主席施莱佛家族的专车驶来宾馆,专门接我们大家去白宫。施莱佛一见儿子的行头,也大加赞赏。不停地说:“Good,Good.”“别害怕,好好表现自己。”他又一次提醒全体特奥信使们。怀着既紧张又兴奋的心情,身穿夜礼服的儿子和我步入白宫东厅的大门。在东厅和大厅休息处,悬挂着世界各国特奥运动员的照片,这些照片全是由著名摄影师理查德·考曼拍摄的。儿子见了很高兴,一个一个仔细地端详,好像都认识似的,还有意识地挺直了腰板。 18时30分,东厅的鸡尾酒会开始了。面对那些衣着华贵、谈吐优雅的男女宾客,儿子有些拘束,也不敢到餐台前去取食物和饮料。“闯闯,不要忘记你也是白宫邀请的客人呀!”我轻声对他说。“知道了,娘。”他嘴上答应了,可脚没有挪动。“去啊!给我拿些好吃的。”我下了命令。他这才往餐台走去。过了一会,端了两盘小点心过来。放下后,又去拿了两杯饮料。 19时整,布什总统和夫人劳拉、特奥创始人施莱佛女士准时出现在众人面前,并和来宾们一一拍照留念。据说这些照片后来被陈列在联合国总部,起着宣传特奥的作用。 19时20分,在施莱佛家族成员的引领下,全体宾客进入国宴厅,按指定位子依次落座,特奥创始人尤尼丝·肯尼迪·施莱佛女士的生日晚宴正式开始。贵宾中有冰岛总统,中国驻美大使,国际特奥会东亚区主席容德根夫妇,当地的社会名流和来自印度、埃及、挪威、乌干达和危地马拉的特奥运动员。儿子以亚洲地区运动员代表和特奥信使的双重身份出席了生日晚宴。 当晚的主角——老寿星施莱佛女士,披着雪白的长发,笑容可掬。85岁的她对来宾们频频点头致意,不时地还和他们握手或签名。19时30分,布什总统和施莱佛女士分别致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