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专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阳光特奥
 第A18版:阳光特奥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上海人家
 第A22版:法治视窗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 · 汽车科技
 第B13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4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5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24版:求职· 职场动态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静安区将建设养老系统列为今年区政府1号实事工程——
独居老人身边来了孝顺“孩子”

宋宁华


  上午6时多,家住愚园路608弄的张月弟老人就起身了,吃过邻居代买的早点,在窗口活动一会身体,等着地段医院的医生上门。

  张月弟不和孩子住在一起,腿脚也不太方便,但他并没有为“开门七件事”烦恼。因为有了一个叫“乐龄家园”的“新家”,他身边多出许多孝顺的“孩子”,从吃饭、就医到清扫、理发、洗澡,样样不愁。

  和他相似的独居老人在静安区有1万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则超过7万名,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今年,静安区将建设覆盖全区老人的养老系统列为区政府的1号实事工程。

  上午10时: 医生上门

  张月弟今年83岁,老伴去世后,一个人居住。愚园路一幢老房子的顶楼便是他家,老人的腿有些浮肿,上下楼梯都得紧抓扶手,所以尽量不下楼。

  上午10时左右,有人敲门,是医生来了。女医生陈蕾来自静安寺地段医院四明站点,这个站点负责4个居委的1000多名老人,为他们一一建立了健康档案。

  陈蕾为张月弟量了血压,询问了最近的身体情况,告诉老人一切正常。

  中午11时: 中饭来了

  中午11时左右,穿着统一服装的“乐龄家园”送餐员来了。在橙黄色的饭盒里,放着当天的午餐。

  午餐是两荤一素,肉末炖蛋、肉丝黄瓜、榨菜粉皮。“送来的饭好吃吗?热吗?”记者问。老人忙说:“好吃的!尤其红烧肉,比外面饭店烧得好,饭也烫得很。”

  “像这样一顿饭要多少钱?”独居老人专管员孙其梅介绍,一份饭在“乐龄家园”里吃4.5元,送上门加5角。但张月弟是属于高龄特困老人,政府为他每顿饭补贴1.5元,他只要自掏腰包3.5元就行了。

  下午2时: 陪聊清扫

  吃好中饭,张月弟在沙发上躺下,睡了个觉。下午2时左右,青凤服务社的工作人员来了。

  工作人员和老人是“老相识”了,一边和他聊天、拉家常,一边帮着打扫房间。

  有人陪他说说话,老人显得精神了许多。晚饭,依然不用发愁,送餐员准时到来。晚饭后看会电视,10时左右,老人安然入睡。

  服务菜单明明白白 

  现在,在静安区的每个社区,都有这样的“乐龄家园”,提供安全维修服务、生活家政服务、健康服务等,服务收费标准明明白白。理发、扦脚、洗澡几元就能“搞定”。

  静安区老龄委主任庄佩雯说,“静安的居家养老模式是寸土寸金的地域‘逼’出来的。”按照静安区房价每平方米2万元计算,新设一个养老院床位就要50万元。但建1个“乐龄家园”服务站,就能为数千名老人服务,不少社区单位如华东医院等还主动当上“后援团”,为老人吃饭等提供场地、补贴等帮助。  本报记者 宋宁华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