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专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阳光特奥
 第A18版:阳光特奥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上海人家
 第A22版:法治视窗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 · 汽车科技
 第B13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4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5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24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A21版: 上海人家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接待特奥客人 刘海涛一家亮绝活

周馨 姚丽萍

  ■ 6岁的刘沁昀练起跆拳道来虎虎生威,赢得满堂喝彩
  ■ 帕梅拉第一次握毛笔就像模像样,刘海涛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 “小小刘”和邦吉维来了一段四手联弹
  ■ 刘奶奶手把手教诺达贝科包饺子,这个害羞的非洲小姑娘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姚丽萍 文

  刘海涛一家三代人,为接待来自非洲的特奥运动员,纷纷亮出绝活,让客人们各自感受了上海人家的热情好客。

  12岁的诺达贝科是名特奥运动员,飞了15个小时,终于从非洲大陆来到中国上海。然后,她走进卢湾区居民刘海涛的家里。一起来的是另一名运动员邦吉维,还有他们的带队老师帕梅拉。

  诺达贝科有一点自闭,见了生人格外害羞。不过,在感受了上海人的待客绝活后,这个不爱笑的非洲小姑娘,开心地笑了。

  “小小刘”玩起跆拳道

  刘家老少三代,爷爷刘海涛、奶奶王明秀和孙子刘沁昀都准备了绝活招待客人。客人们讲英语,搞微电子技术的爸爸刘以非当起了临时翻译。

  第一个展示绝活的是“小小刘”。6岁的他穿一身纯白的跆拳道行头,站在客厅当中,面对客人,爸爸刘以非站在儿子身后现场口令指挥。一连串的出拳踢腿后,“小小刘”来了个很专业的劈叉,看得大家不能不为他鼓掌。

  诺达贝科睁大眼睛,一个动作也不放过,最后,在人们的掌声里,她微微地笑了。这一笑来得不容易——刚刚“小小刘”为客人表演钢琴独奏,邀请诺达贝科四手联弹,小姑娘羞得躲到了一边,好在邦吉维很愿意跟“小小刘”合作。

  害羞的小姑娘进了这个家门,终于笑了。人们猜想:诺达贝科擅长百米短跑,比起钢琴,或许她更喜欢跆拳道。

  刘爷爷教写毛笔字

  “你行我也行!” 诺达贝科的小手握在刘爷爷的大手里,一支狼毫握在她的小手里,当他们念完“行——”的时候,洁白的宣纸上留下了竖排的毛笔字:你行我也行。

  漆黑的墨、轻盈的宣纸,诺达贝科竟然用毛笔写出了“中国字”!她有点想不明白,看看自己写出的字,迷惑地咧开嘴巴,露出雪白的牙齿——小姑娘又笑了!这一笑,把大家也逗乐了。

  刘奶奶带出“饺子徒弟”

  中间捏一下,两边再捏一下,一共捏三下,一个胖胖的中国饺子就站在刘奶奶的掌心上了。“看,就是这样!”刘奶奶托起小饺子,非洲客人都紧盯着看。

  客人们拿起饺子皮学刘奶奶的样子做。那饺子皮真够“顽皮”的,无论手上怎么用劲,却总也捏不出一个圆鼓鼓的“小胖子”。帕梅拉还在努力,邦吉维也没打算放弃,诺达贝科看看她们俩,不知道该怎么办。

  “It  is easy!Do not worry!(很容易的!别急!)”刘奶奶也讲起了英语,一块饺子皮先放在诺达贝科的手心上,一小团肉馅落在饺子皮上,然后,刘奶奶手把手带起了“饺子徒弟”,就像刘爷爷手把手带“书法徒弟”那样。

  中间捏一下,两边再捏一下,一共捏三下,一个胖胖的中国饺子,站在了诺达贝科的手心上。“嗬嗬——”小姑娘乐得笑出了声。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