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专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阳光特奥
 第A18版:阳光特奥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上海人家
 第A22版:法治视窗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 · 汽车科技
 第B13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4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5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24版:求职· 职场动态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香港廉政公署那些致力于反贪腐、隐姓埋名的“地下工作者”——“反贪腐卧底”,他们工作经历的精彩和惊险,完全可以和好莱坞大片媲美
香港廉政公署卧底揭秘

凌德


  在香港廉署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撒手锏”——卧底,即派工作人员打入怀疑有犯罪行为的机构内部,或者潜伏在犯罪嫌疑人身边,取得信任,搜集证据。30多年来,这批隐姓埋名的反贪“地下工作者”,令香港“廉洁之都”的美誉得以保持。

  “大龄青年”为做卧底“装嫩”

  现任香港廉署总调查主任的苏干明,当年就曾充当卧底,调查一桩贪腐案。离开校门多年的他,需要烫时尚的发型,到美容院敷面膜,扮成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还要收黑钱、大量饮酒、频繁出入夜总会,夜夜笙歌……受尽良心责备,但最后终于破了大案。

  苏干明接受记者访问时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游戏机产业大行其道,可说是商家的一块肥肉。负责发放游戏厅营业执照的影视娱乐事务处牌照部职员,自然成为商家贿赂的对象。1990年,廉政公署怀疑该政府部门内有人以个人或集团形式贪腐,于是展开了调查。

  廉政公署决定派人进入影视娱乐事务处做卧底搞调查,这位卧底就是苏干明。当时28岁的苏干明,曾在澳大利亚廉政机构工作了四五年,后来又为香港廉政公署效力了四五年。

  为了到影视娱乐事务处做卧底,苏干明要扮成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行政主任,其难度跟扮成影片《逃学威龙》里的周星星差不多。为了了解当时大学毕业生的风貌,苏干明与廉政公署调查组的同事一起,到大学的餐厅里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大学生们的衣着、谈吐,记录他们使用的时髦词汇。

  苏干明笑着说:“当时我已毕业多年,年纪、打扮都与大学生格格不入,为了避免被识破真实身份,我除了要完全掌握嫌疑犯的背景,也要专程去大学餐厅里学习大学生们的衣着谈吐。最困难的是‘洗脑’,从心底接受即将扮演的角色,反复练习被叫到真名时毫无反应!”

  掌握了以上所需的情况后,苏干明进行了“变脸行动”。他到发型屋做头发,又生平第一次到美容院里敷面膜、做美容,痛得大叫。“变脸行动”令他脱胎换骨。此后,苏干明加入影视娱乐事务处,成了一名发牌官,随时准备揭发贪腐罪行。

  每天提醒自己:我是卧底,不能被引诱!

  加入影视娱乐事务处的最初3个月,苏干明苦无线索,每天都要处理排山倒海的发牌工作,这令他思绪混乱,开始担心情报是否有误,或是自己已被识破。就在他认为可以抽身而退的时候,一个“糖衣陷阱”却“适时”地浮出水面。

  “当时和影视娱乐事务处的同事一起出去吃饭,吃的都是鲍参翅肚,喝的都是名酒,3个人吃饭便要5000多港元。他们又带我去夜总会,一边为我引荐商铺的老板,一边饮酒,还有美女相陪。他们见我吃喝玩乐都很享受,便认定我与他们一样,都是贪官!”果然,不久,同为发牌官的同事便塞了3万港元给他。当他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同事表示,有一家游戏厅的营业执照还未发出,而正是苏干明负责那家游戏厅的发牌事宜,并暗示他尽快办理。

  在前来担任卧底之前,苏干明已请示过律政署,律政署的代表给了他“特赦令”:只要苏干明是在上司的指示下执行任务,便可免予起诉。有“特赦令”在手,苏干明于是接受了这笔贿款。此后便财源滚滚——在半年里分得贿款30多万港元,相当于行政主任月薪的30倍!

  说到这里,苏干明坦言:“当时,我的心跳得很快。一方面,要做贪官了,这与自己的性格有冲突;另一方面,我每天和影视娱乐事务处的同事在一起,产生了感情。所以,每天清早我洗脸时,都对着镜子提醒自己:我是廉政公署的调查主任,不能受引诱!”

  充当卧底9个月,苏干明终于搜集到了足够的罪证。廉政公署将15名涉案人员缉拿归案。

  借着醉意:“我怀疑你是廉署卧底”

  在9个月的卧底生涯中,苏干明几次险被疑犯识破身份。最初,疑犯只是默默观察他的举动,之后借故登门拜访,3 个月后终于出动,约苏干明去“洗澡”。大家赤条条浸在水里,无法录音,苏干明只好强记谈话内容,事后将线索笔录下来。

  苏干明与疑犯熟络后,仍不能疏于防范,有一晚大家喝酒喝到有点儿醉意时,有人突然对苏干明说:“我怀疑你是廉署卧底!”当时,苏干明灵机一动,回答说:“是!”大家都目瞪口呆。接着,苏干明幽默地说:“开玩笑吧!”此后便无人再追问。可见“无间道”生涯有多不易。

  作为卧底,苏干明感到最难受的是,不能跟任何人,包括家人,透露调查的详情。他很庆幸娶到了一位百分百支持他且很有默契的太太。在他“失踪”9个月、有家不能回的日子里,太太从来不抱怨。在不能见面的日子里,他俩有一套特别的联络方法维系感情。苏干明的妻子摇身一变,成了他的“姐姐”。“我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可能有太太,与她一起上街要称呼‘姐姐’。”

  统计显示,从1995年开始,每年约有20宗案件需要派出卧底进行调查。廉署严格要求卧底“不能诱人犯法”,这也可以说是卧底的职业道德。目前“任期”最长的卧底做了5年。卧底人员的男女比例为4比1。香港廉署卧底声誉极佳,不少东南亚国家的反贪机构派出精英到香港受训。

  青年参考 (凌德)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