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专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阳光特奥
 第A18版:阳光特奥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上海人家
 第A22版:法治视窗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 · 汽车科技
 第B13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4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5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24版:求职· 职场动态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潇洒刷银行卡需防误区

王欣


  今年国庆节当日,国内银行卡跨行交易量达到107.9亿元,再次刷新了黄金周单日刷卡纪录。如今的年轻人,谁还会像“傻根”一样怀揣巨款出门?带上一张轻巧的塑料卡片——信用卡,吃喝玩乐,一卡搞掂。然而,在这“潇洒一刷”的背后,不少市民通过本报“秋令热线”表达了更为理性的思考。

  理财,别误了还款

  家住浦东联洋新苑的陈小姐对自己的理财之道颇为得意,自从去年股市大热,她就把手里的3张信用卡玩得“团团转”:每月工资奖金一到手,马上全部扑进股票资金账户用来炒股,而每天的日常开销一律刷卡;到了月结账日,算好数目抛个100股股票还上账,遇上大牛行情时,干脆只按最低还款额还款,“日息万分之五算什么,一个涨停板不就都赚回来啦!”大半年下来,小陈的信用卡账单上已经积下了上万元的“应还金额”。

  【行家提醒】信用卡可提供50-56天的免息期和循环信贷,如果能巧妙运用还款日,相当于使用大量的无息短期贷款,用得巧是理财。但是一旦动用循环信用,你所付出的循环利息也将十分沉重。循环利息的计算是从账目发生日起开始的,而不是通常认为的免息期结束日;日息万分之五,年利率高达18.25%,是普通商业贷款利率的3倍有余。

  消费,别冲着积分

  刷卡就送积分,可是手机尾号4158的小钱来电说,她却有一次为了积分而拼命刷卡的经历。某银行平时要消费20多元才能换到1个积分,忽然间举办起积分翻番的“特惠活动”,只要连续10天每天刷卡20元以上,再次刷卡的积分就能滚动翻倍,小钱为了换积分礼物里的玩偶正愁积分不够,这等好事怎能放弃?小钱一下子变成妈妈的好帮手——陪去超市买菜,主动为家里跑腿,下班路上顺便逛个街,每天都得刷刷刷,谁料到刷到第9天,单位里工作一忙忘了这碴事,功亏一篑不说,那个月长长的账单里几乎都是不必要的开销。

  【行家提醒】 年轻人喜欢用信用卡,除了购物时随手一挥的那种潇洒,还有信用卡发行方提供的免费赠送、免费服务等种种优惠,无形中又增添了身价。其实,发卡银行提供信用卡申请人特别优待,例如免年费、折扣、赠品等,通常都是短期或只有一次的促销活动而已。刷卡花的是自己的钱,还得依据自己的实际收入,而不是有多少信用额度就消费多少。

  办卡,别为了礼物

  “现在马路边、地铁站里都能办信用卡,似乎太便当了。”瞿溪路大众家园的刘先生在热线里表示了担忧。当初老刘办长城卡,还得单位人事处敲章,如今还在上大学的儿子居然也有信用卡了。原来,在地铁站里摆张桌子拉人办卡的,大多是信用卡发卡代理公司的推销员,他们除了每月底薪,发掉一张卡还能得一份提成。拉高端客户根本没机会,他们就瞄准了收入不高的年轻人,小到水壶靠垫,大到折叠自行车,用各种各样的开卡礼物吸引这些“目标客户”,为发卡就撺掇他们乱写收入状况,或者直接告诉对方,你填了单子办了卡就拿礼品,礼品到手你就销卡,双方皆大欢喜。

  【行家提醒】 对于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的学生群体,以及收入不高、冲动型消费的“月光族”,如果受到银行泛滥发卡的蛊惑,取得了不符合他们负担能力的支出能力,较容易过度消费后陷入息债,成为无法自拔的“卡奴”。节前,上海银监局已向各商业银行发出风险提示,要求加强大学生卡的风险管理。据了解,上海各商业银行的大学生卡发卡量已达17万张。但是,部分发卡行在管理上存在不足,未能按照相关制度对学生卡申请人还款能力进行严格的授信审核,致使一些学生家长投诉银行不审核其子女还款能力就发放信用卡而造成透支逾期。 本报记者 王欣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