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专版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 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阳光特奥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阳光特奥
 第A22版:阳光特奥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生活之友·居家有道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专版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 广 告
 第B23版: 广 告
 第B24版: 广 告
  
2007年10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雕塑行情风生水起

好运


  雕塑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它属于美术一类。是以雕、琢、刻、磨、塑等手段制作的三维空间美术作品。遗憾的是:上世纪90年代国内艺术拍卖兴起时,国内雕塑作品在市场上根本看不到,稍后,受海外市场的影响,国内外名家雕塑作品偶尔也会在市场上露面。

  2000年,罗丹的雕塑《思想者》(同模具作品)在上海艺术博览会上被浦东一公司以100万美元收入囊中;以后法国当代雕塑家恺撒的作品《大拇指》(同模具作品)、美国艺术家罗伯特·印地安纳的雕塑《LOVE》等名家力作登陆上海艺术博览会。2002年北京华辰推出了老一辈美术教育家张充仁的精心之作——《浴女》雕塑,结果上拍时受到各路买家的踊跃竞投,以66万元成交。这一价格尽管很难同油画分庭抗礼,但迈出了非常可喜的一步。此后,国内不少藏家逐步意识到名家雕塑是尚未挖掘的一个金矿,一些精明的藏家开始吸纳名家雕塑,并推动了名家的雕塑走强于海内外市场。2006年,华辰又首次在春拍中推出“当代雕塑精品”,引起了海内外藏家的高度关注。在此次拍卖会上,四川美院教师焦兴涛的《大唐遗韵》,受到藏家的追捧,最终以6.38万元成交,是估价的两倍。李占洋的《卵石女》也拍出4.95万元的好成绩。在香港市场上,名家雕塑更是势不可当。2006年蔡志松的雕塑作品《故国·颂4#》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会中国当代艺术专场上亮相,该作品起拍价为22万港币,结果现场竞拍踊跃,最后以90万港币成交,创下大陆雕塑家在国际拍卖市场新高。而台湾著名雕塑家朱铭的铜雕《太极系列·单边下势》被一位美国私人收藏家以829.6万港元拍下;2007年朱铭的《太极——大对招》出人意料地以1488万港元成交,并创下中国当代雕塑在世界拍卖市场的新纪录。

  总体看,中国的雕塑行情才刚刚起步,无论是成交率还是单件成交额还相当低,特别是与西方国家雕塑价格有着天壤之别。2005年美国纽约的佳士得拍卖行推出的已故罗马尼亚最著名的雕塑艺术家康斯坦丁·布伦库什的雕塑作品“天空之鸟”,以2746万美元的成交价格创造了世界纪录。不过,有专家认为,目前国内雕塑作品价位不高,但已具备一定国际水准。随着市场不断成熟及人们居住观念的转变,立体雕塑也会面临巨大需求,雕塑收藏将来存在一个价格上升的空间。         好运 

  上图为周文浩创作的金属连接雕塑《吻》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