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专版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 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阳光特奥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阳光特奥
 第A22版:阳光特奥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生活之友·居家有道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专版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 广 告
 第B23版: 广 告
 第B24版: 广 告
    
2007年10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言止于事实

俞旻骁


  长假期间有一起恶性案件引人关注。一名毒瘾发作的男子在10月6日清晨6时15分,公然在莘朱路上持刀抢劫行人,结果造成多名无辜路人死伤。

  本报读者热线最早知道这一消息,是在当天清晨6时54分。报料者称有人被砍伤后送往医院。然后有关此事的报料电话不断进来,前前后后有20多个,而报料人所描绘的情况,也越来越触目惊心。有说3人被杀,有说4人被杀,更有读者直接报料“莘朱路伟业路口有人杀了6个人”。至于凶手有几个、为何目的杀人也是众说纷纭。从这些读者的电话中,我们能听出他们的恐惧和焦虑。

  报料人的心情也反映了案发现场周边居民的心情。根据记者了解,当天有关这一恶性案件的传言就在当地散布开来。在口耳相传中,一些事实被夸大,一些情节被编造,在当地老百姓中间确实造成了一定的恐慌。

  在这种情况下,公安部门及时在本报公布相关案情的情况,明确告诉大家:凶手是一个毒瘾发作抢劫路人的福建人,案件的真实死伤数字是2死5伤,凶手后来被群众和警察合力抓获。至此,一些在市民口中的不实传言也自然消失。

  又想起了1997年有关“敲头案”的那些流言,当时那个四处流窜的杀人抢劫凶手也在市民中造成了恐慌。后来,803快速破案,用事实消除了人们的疑虑。如今关于“10·6”案件的流言,也可以说是止于事实面前。古人云“谣言止于智者”,而在现代社会,流言只能止步于信息的公开。发生了令人惊恐的凶杀案,老百姓最希望的就是能了解实情。如果此案有了进展,希望公安部门能告诉大家更多的细节。公开老百姓想知道的细节,能打消大家的疑虑,尽快平息社会恐慌情绪,有利于社会安定。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30分《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