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专版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 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阳光特奥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阳光特奥
 第A22版:阳光特奥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生活之友·居家有道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专版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 广 告
 第B23版: 广 告
 第B24版: 广 告
  
2007年10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年百姓生活账,用数字说话
——从统计数据中感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喜悦
鲁雁南


  一座城市的魅力,有数字为证。刚刚过去的黄金周里,上海位居全国人气排行榜首位,游客及旅游营收双双创出新高。

  百姓生活的变化,用数字说话。记者昨天在上海市统计局采访时,翻开厚厚的上海统计年鉴,近五年来百姓生活“一进一出”两笔账清清爽爽,增增减减中让人切实感受一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喜悦。

  人均进账:连续5年两位数增长

  抽样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7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意味着今年这一项人均“进账”将“毫无悬念”地保持过去5年里年年两位数的增长。从2002年的13250元到2006年的20668元,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增长近56%。

  “小账本”的日渐充实,透出就业保障“大格局”的日益坚实。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4.3万个,几乎是2003年全年的水平。自2004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的数字越过60万大关起,就一再被刷新。找不到“饭碗”的人少了,捧上“饭碗”的人收入则“水涨船高”,去年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9569元。

  各条“托底”保障线的数次调整,让困难百姓的“账本”上,“进项”也不断地同步增加。去年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刚刚从690元/月提高到750元/月,今年考虑到物价上涨等因素,保障线又上调到每月840元,失业保险最低标准也由每月320元提高为360元。

  消费支出:敢花钱也更会花钱

  在2004年的统计公报中,第一次出现“汽车成为消费热点”的结语。这一年,申城私车牌照投放量达7.16万辆,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中,私车拥有量达3.6辆。而至去年年末,上海私人汽车拥有量已升至50.94万辆。

  如今,百姓“小账本”的“消费支出”栏里,买私家车、出境游等项目越来越多地被列入“家庭计划”。去年一年,上海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762元,比上年增长7.2%,百姓敢花钱也更会花钱了。5年里,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身长”从65公里长至140余公里,选择乘地铁上下班的人越来越多,去年轨道交通客运量6.56亿人次,增长10.4%。出行的费用不见得减少,但精明的上海人愿意为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买单”。随着近年来东方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相继建成,“近水楼台”的上海人在文化娱乐方面的开销也多了起来。

  一项项关系民生的“贴心”政策出台,则实实在在地为百姓支出“减负”。以教育和医疗这两项“大头”为例,2004年上海率先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覆盖全部高校;去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杂费全部免除,还减免和奖励了2.5万余名中职学生的学费;今年又开始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减免门(急)诊诊查费等新举措。      本报记者 鲁雁南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