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期盼·使命 ——百姓、代表、境外记者共话十七大 魏武、顾立林、齐紫剑 |
金秋的北京,充溢着收获的喜悦。 即将召开的十七大,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弦。 海外关注:关注十七大就是关注中国 10月8日,设在北京梅地亚中心的十七大新闻中心第一天开始对外接待服务。短短2个多小时,便有42个国家和地区的1033名境外记者前来报名。 境外媒体高度关注中共十七大的召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影响力日渐提高。1978年到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1万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76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和进出口贸易规模分别位居世界第四和第三。 记者了解到,十七大期间,许多外国传媒驻京机构都将投入强大阵容参加大会报道:俄通-塔斯社4位驻京记者准备全部上会,越南通讯社北京分社记者也已全部递交采访申请,《联合早报》总部将增派记者…… “当今中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成就,这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贡献,也是对世界人民的贡献,这种发展已经为中国带来了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记者孔安说。 中国经验正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的样板。“依我本人的看法,中国的改革经验对我们越南的革新很有好处,我们可以并且应该从中借鉴和学习。” 越南通讯社记者阮春正说,“这使得我们非常关注中共十七大的召开以及相关报道。” 百姓期盼:全面小康离百姓越来越近 随着大会召开日期的临近,人们对十七大的关注日渐升温。 在北京市劲松社区工作18年的社区事务助理、党支部副书记董学法深有感触:“社区内的大部分居民都知道十七大哪天开,百姓在一起聊得最多的也是十七大。大家都希望,这些年出台的那么多好政策能保持稳定,能得到进一步落实。” 秦山核电二期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设的大型核电站。长期在这里工作的肖志勇说:“我们相信,十七大以后,我国自主创新会站在更高的起点,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将原始创新和引进技术相结合,结合国内实际再创新。” 代表使命:不辜负全党的重托和13亿人民的期望 连日来,十七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王静康忙个不停,科技界、教育界的同仁们有的打来电话,有的送来文稿,希望能把他们的声音反映到十七大上去。从建立创新型国家,到改进工程教育,提高新一代工程师的质量,都是王静康关注的内容。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是满足不了老百姓看病的需求,特别是乡村这一级,缺人才、缺资金、缺设备、缺技术。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十七大代表、河南郏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周慧敏说。从9月中旬开始她就忙个不停,先是到两个乡镇的村里蹲点调研,听农民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心里话,然后召开两个座谈会,听卫生界同行的意见建议。 十七大代表、重庆市律师协会会长孙发荣已经收到来自湖北、吉林、山东、新疆、福建等地群众反映情况的信件20余封,每天还有不少群众给她打电话。在厚厚的记事本上,她把群众反映的所有情况详细记录分类,并一一着手调查。“我会将基层最真实的声音传递到十七大上。”她说。 “作为党代表,我要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积极参与大政方针的制定,不辱使命,为国家大局、为百姓幸福建言献策。”中共开封市委书记刘长春的一席话,反映了2200多名党代表的心声。 新华社记者 魏武 顾立林 齐紫剑 (据新华社北京上午电) 评论 0710111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