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法治视窗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阳光特奥
 第A18版:阳光特奥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商界
 第A2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9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地产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天天搜楼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14版: 时尚·钱题纪实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0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单纯是时尚也是一种力量

吴小愚

  ■东方航空“世博号”飞机机身设计
  ■德国MABEG公司办公家具
  ■杨明洁和他虎虎生威的团队
  ■台灯——皮肤的雕塑

  杨明洁联合设计机构总监,上海设计中心副秘书长,2006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2001年获德国“WK”基金会全额奖学金赴德留学,获工业设计硕士学位后,在慕尼黑任西门子设计总部产品设计师,曾获包括德国2002红点机构房车概念大赛金奖在内的十多项国际设计赛事奖项。2005年在上海创办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

  所有这些头衔归于一个名字:杨明洁。

  只是他不是你想象中的老气横秋,即使有如此的荣耀等身,也远不到回忆跌宕起伏的一生的时候。他所愿意叙述的只有少年时做过的一个最美好的梦。和艺术接近的人有这点好,不管怎样,总有自己的一种骄傲在。就是凭着这份骨气,在现世的诱惑面前有了行走自如的本领。他的作品如同他的人,有一种单纯的力量。

  初中时,杨明洁数学成绩非常好,却受到毕业于中国美院的美术老师的影响,爱上了画画,从此他在心里植下了一个美院梦。考大学,命运女神的箭故意射偏了靶心几厘米。这小小的偏差让他坐在了浙大工业设计专业的课堂里。工业设计,绝不是艺术家的行当,小到一张桌子,一套餐具,大到一台电脑,一辆汽车,称得上是最实用,最“功利”的艺术。而因此,他的理科天赋也有了用武之地。之后,杨明洁在几个性格迥异的城市中求过学,有过工作经历,他的眼界和心胸也随着命运的指向而改变。他对自己专业的爱,自大学毕业后,坚定不移。

  【杨明洁坐标1】 

  杭州浙大-中国美院

  杭州无疑是一个艺术氛围十足的城市。它有清新脱俗的一面,但也多少有些小家碧玉的固步自封。大学毕业,杨明洁如愿考上了中国美院的工业设计研究生。如果不是遇到他之后的导师,当时在美院任客座教授的迪特·齐墨;如果临近毕业时,杨明洁没有参加那个由文化部、中国美院及德国石荷州府共同举办的“中德城市家具设计展”,他一定还会是杭州城中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但也可能仅此而已。

  这个项目让他在接受了5年国内工业设计教育之后,感觉到了某种“空洞”。杨明洁突然觉得仿佛当时接受的教育体系是游离于现代化工业设计国际标准之外的。在经过痛苦的几次推翻重来后,杨明洁在齐墨教授要登机回德国的当天,终于交出了让他自己看来有些普通甚至丑陋的方案。但这套追随了标准化原则的设计却最终获得了当年设计展的最佳设计奖。教授决定要将这个“有设计天赋的孩子”送往德国继续深造。

  【杨明洁坐标2】 

  德国基尔-慕尼黑

  这个在国内一帆风顺,饱受褒扬的好学生终于凭着德国“WK”全额奖学金在2001年10月一个人坐上了从杭州出发的飞机。飞机经过香港到法兰克福、到汉堡,再转火车,整整24小时的颠簸之后,杨明洁到达了目的地,位于德国北部工业城市基尔的穆特修斯美术学院。

  没有现代大都市的繁华,基尔有着日耳曼民族标准的冷静严肃的性格。第一年,学院中唯一的中国学生杨明洁彻底被异乡人的孤独感击中。

  他很少开口说话,但思维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活跃。他超强的学习和思辨能力很快让他用自己的作品找回了自信。第一个项目为上海的磁悬浮列车设计的信息导向系统。之后,杨明洁参加了由德国著名的红点设计机构与德国房车协会共同组织的“创造一种新的移动空间”为当年主题的红点设计大赛,他的设计方案获大赛最高奖金奖。

  刚到德国的亚洲人很容易被日耳曼文化的强势吓倒,好在中国人多有一种弹簧的精神,善于剑走偏锋,绝处逢生。临近毕业的杨明洁已多少有了点如鱼得水的自娱自乐精神,他还是把以中国14世纪明朝的一张凳子为基础,设计的一套欧洲现代化办公家具系统作为了自己的毕业作品。因为他希望能有一张软一些、舒服一些的明式椅子。而从这套设计中,已经可以看见杨明洁如今所着迷的设计语言:合乎逻辑,构思巧妙,并且简单。

  在杨明洁曾经获得欧洲厨房设计大赛银奖的设计中,他用隐藏在自己身体中水瓶座的小幽默逗乐了不苟言笑的德国人。不做饭的时候,一切显得非常安静,所有的器具都隐藏在壁柜里,而当人们开始要做饭炒菜的时候,对应着不同的工作台面,碗碟、刀具或是调味品通过壁柜内部设置的小马达如同变魔术般自动降下。

  毕业后,杨明洁又来到慕尼黑的西门子总部工作,他谨记着导师处得到的教诲,一个设计师不应追求瞬间即逝的东西,而应从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层面上去思考,使自己的设计作品保持一种长久的生命力。

  也是从那时开始,杨明洁喜欢上了法国的波罗列克兄弟的作品,无论是灯具还是屏风,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安静的力量。

  【杨明洁坐标3】 

  上海红坊

  2007年9月,在新天地举行的“ELLE DECO印象”图片展中展出了中外20位设计大家的作品,出现在现场的杨明洁和往常一样,圆领T恤、球鞋、酷酷的黑框小眼镜,是一个“标准化”的文艺青年的模样。

  “我们在设计时不能屈服于任何诱惑,而是必须抵抗很多东西。”这是杨明洁书写在自己出版的设计实录《从慕尼黑到上海》的扉页上、对自己设计理念的总结。这确乎是一个物质对人的压榨超过了人对物质的需求的年代。对奢华和装饰的贪恋常常让人忘记了本我最初的要求。

  而在杨明洁的世界里,真正好的产品一定是很简单的,但那种简单绝不是偷工减料,如同中国画中的写意手法,是一种化繁为简后,寓意无穷的纯粹。如同你有了一个自己的小孩,你最好他能有和自己一样的眼睛,能明白自己的心意,说出自己最想听的话。Y-TOWN,“Y”——“why”,意为“为什么”,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思。它注重环保,比如一个用废旧伏特加酒瓶做成的台灯,通过对废旧灯泡、饭盒以及环保材料的再利用等等。它粗看造型简单,把玩时能让人体会到设计者的别具匠心。Y-TOWN提供的是对一种别样生活方式的描述,也是脱下眼镜后的杨明洁,俏皮个性的表达。

  在现在的年纪,杨明洁要求自己努力去做一个最好的设计师,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能提供人们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思考。上海不会是杨明洁的终点,戴上眼镜要回办公室工作的杨明洁,承诺自己会在青春年华逝去后,回学校做一个最好的教授。尽管很多设计师、艺术家在大众眼中都是生活在岛上的人,但是杨明洁相信自己不是。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