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美丽都可以明码标价 绦子 |
上次去深圳,找一位在外企当白领的老伙计。一进他们公司所在的写字楼,我就有点被晃得睁不开眼睛:进进出出的女孩们个个鲜衣秀发,亮丽非凡,而且都有一种讨人喜欢的骄傲和光芒四射的活力。我以前每天等电车时勤奋的眼睛从来不肯偷懒,所以观察过不少本市女孩,一直觉得本市的女孩懂时尚、会打扮、清纯乖巧。但从深圳回来之后,我发现本市的车站色彩单调、光线不足,缺少让人回味的气氛,等车打盹儿的时间也明显增多。 记得我当时紧握装腔作势迎出来的老伙计的手,第一句话是:哥们儿,工作环境不错嘛。这句好像挺标准的客套,居然被他小子听出了弦外之音。他颇为得意地说,都是刚毕业的毛丫头,念书念傻了,呆会儿领你参观工厂,还有更水灵的。我不以为然,正告他别一个劲儿海吹,打工妹和白领丽人在鄙人心目中的人格分量虽说是一样的,但人上没上过学,气质不可同日而语。我的话换来他一个仿佛对我的智力水准有点怜悯的白眼儿。我后来知道这份必须坚决讨厌的怜悯之心并不是毫无道理的。我在他们公司下属的工厂还真看见了一位比写字楼里见到的诸位佳人更加美丽,也更有气质的女孩。从她面前走过时,谁都会感到机器声隆隆刺耳的那个地方实际上很令人心旷神怡。 关于“女孩”。顺便说一下,其实我不太习惯称呼年轻女士为“女孩”,因为一个人从一二岁开始“孩”,一直“孩”到二十几岁,的确肉麻了点儿。可时下现代汉语遇到针对年轻女子的称谓障碍,我更忌讳用另一个词。 多日劳顿,总算办完公事,老伙计送我去机场。我忽然记起在工厂里看到的那位美丽女孩,就随便问起。老伙计苦笑道,你还惦记着呢?前几天老板下厂看上她,特意调她进写字楼,可她不干,自己走人了。 不知为什么,我觉得那个女孩的家乡一定是个浑然天成的村落,山清水秀,人心古朴。看来现实总算没来得及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毁掉。在这个很多男人也没有什么操守的世界,谁也没有资格对那些另类“女孩”们的行为评头品足。但有位打工女孩用自己富有勇气的抉择告诉人们,尽管在这个时代道德、操守不被重视,甚至遭到嘲笑,骨气这东西却并没有绝迹。不是所有漂亮的脸蛋儿都可以明码标价,任由几个稀里哗啦的铜板贴现。它至少说明这个星球还有些无须借助尘埃传递的亮光。 (请登录新民论坛BBS.xinmin.cn情感驿站栏目发帖,长短不限,言之有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