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法治视窗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阳光特奥
 第A18版:阳光特奥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商界
 第A2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9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地产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天天搜楼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2007年10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支部建在菜市场里

宋宁华


  “这么好的房子拿来造菜场!”不少光顾康定路、武定路等菜场的人这样感叹。在寸土寸金的静安区,为了解决中心城区居民买菜难问题,菜场所在公司的党组织提出,将原用于出租的场地改造成标准化菜场;还在全市率先在菜场里建立党支部、工会等,将做生意的外地来沪人员有效组织管理起来。居民们说,这里不但“硬件”一流,服务也是“一级棒”。

  百姓选出服务明星

  日前,记者来到武定路菜场,虽然才下午2时左右,还没到下班时分,但顾客已经络绎不绝。

  偌大的市场内摆满摊位,共有128个,每个摊位都醒目地张贴了上岗证、营业执照等。菜场正举办服务竞赛。

  在一个卖鸡蛋的摊位,记者发现墙上贴着“三星级服务明星”的标志。一问,原来,市场的党支部发动经营者提高服务质量,为百姓提供优质服务,请顾客投票并由区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评选,市场里命名了3名“三星级服务明星”,一星、二星的则有30名。

  外来务工者入党

  这位被评到“最高奖”的经营者叫倪美华,来自南通,记者看到,很多客人来她这里连价钱也不问,拿了鸡蛋,称好说多少钱就给多少,对她十分信任。现在,她是菜场的工会委员,还被党支部推荐参加了“理想走进心世界——静安区进城务工人员入党启蒙班”。

  培训结束后,她马上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交了申请书,对自己更要严格要求,具体点说,就是薄利多销,老实做生意”。

  解决百姓烦恼事

  支部建在菜场里,为周围老百姓解决了很多烦恼。武定路菜场开张不久,就有家在市场楼上的居民投诉:切面机的声音半夜吵得人睡不着觉。支部负责人马上叫上菜场经理实地调查,发现虽然按照环保标准声音并不超标,但确实对居民生活有干扰。

  于是,原来3家卖面的经营者被“请”走了两家,剩下的一家也“挪窝”,搬到远离居民窗口的角落里。

  静安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静安区不但需要在“梅泰恒”等商务楼大力发展楼宇党建,同时区里还有许多外来务工者,需要关心这个人群,把党组织建在菜场里,既能贴近他们的心,也是构筑为民服务平台的好办法。本报记者 宋宁华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