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论语】 “狗不理”的教训 傅新 |
日前,天津狗不理集团与日本“狗不理”商标注册人办理了转让手续,“狗不理”商标漂泊10年之后终于“回家”。 “狗不理”商标1997年被一家日本公司抢注, 不难想象,10年来,狗不理集团为讨回商标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和代价。不过“狗不理”算是幸运的。当年“海信”商标被西门子公司在欧洲抢注,海信集团花了数百万欧元才买回自己的商标;著名的“同仁堂”商标,被日本、美国、韩国、荷兰、挪威、瑞典等多个国家的企业抢注,已无法通过诉讼或赎买讨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知名商标被海外抢注达200多起,有15%的国内企业商标已无法在境外申请注册。 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的组成部分,商标(特别是知名商标)的价值不言而喻。创立一个知名品牌,往往需要数十年、上百年的不懈努力,而一旦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就意味着该品牌很可能失去被抢注国的市场,其直接的经济损失和潜在的品牌商誉损失无可估量。 外国企业或个人抢注中国知名商标,有的是为了趁机捞一笔,他们抢注商标后,并没有打算推出相应的产品,只是为了叫卖商标;有些抢注的意图则更加险恶:一些跨国公司为了阻止某个中国品牌拓展海外市场,便恶意抢注商标,将商标抢注作为强化贸易壁垒的措施。很多中国企业往往吃哑巴亏。 商标抢注是一种“国际游戏规则许可范围内的非善意举动”。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商业伦理中,抢注商标无异于盗窃和冒名顶替,是一种被人唾弃的行为。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必须面对大量知名品牌被恶意抢注的事实,懂得和学会保护自己,更要强化品牌安全观念,树立商标先行意识,在出口市场进行防御性注册。在目前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乏开拓海外市场经验的情况下,有关政府部门有责任指导和协助企业树立品牌战略意识。 从一定意义上说,保护知名商标,就是保护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兹事体大,教训深刻,我们没有理由不警觉和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