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法治视窗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阳光特奥
 第A18版:阳光特奥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商界
 第A2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9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地产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天天搜楼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2007年10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狗不理”的教训

傅新


  日前,天津狗不理集团与日本“狗不理”商标注册人办理了转让手续,“狗不理”商标漂泊10年之后终于“回家”。

  “狗不理”商标1997年被一家日本公司抢注, 不难想象,10年来,狗不理集团为讨回商标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和代价。不过“狗不理”算是幸运的。当年“海信”商标被西门子公司在欧洲抢注,海信集团花了数百万欧元才买回自己的商标;著名的“同仁堂”商标,被日本、美国、韩国、荷兰、挪威、瑞典等多个国家的企业抢注,已无法通过诉讼或赎买讨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知名商标被海外抢注达200多起,有15%的国内企业商标已无法在境外申请注册。

  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的组成部分,商标(特别是知名商标)的价值不言而喻。创立一个知名品牌,往往需要数十年、上百年的不懈努力,而一旦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就意味着该品牌很可能失去被抢注国的市场,其直接的经济损失和潜在的品牌商誉损失无可估量。

  外国企业或个人抢注中国知名商标,有的是为了趁机捞一笔,他们抢注商标后,并没有打算推出相应的产品,只是为了叫卖商标;有些抢注的意图则更加险恶:一些跨国公司为了阻止某个中国品牌拓展海外市场,便恶意抢注商标,将商标抢注作为强化贸易壁垒的措施。很多中国企业往往吃哑巴亏。

  商标抢注是一种“国际游戏规则许可范围内的非善意举动”。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商业伦理中,抢注商标无异于盗窃和冒名顶替,是一种被人唾弃的行为。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必须面对大量知名品牌被恶意抢注的事实,懂得和学会保护自己,更要强化品牌安全观念,树立商标先行意识,在出口市场进行防御性注册。在目前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乏开拓海外市场经验的情况下,有关政府部门有责任指导和协助企业树立品牌战略意识。

  从一定意义上说,保护知名商标,就是保护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兹事体大,教训深刻,我们没有理由不警觉和重视。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