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上海人家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 ·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 · 股海淘金
 第B05版:专版
 第B06版:证券 · 投资理念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博物剪影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6版: 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0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次讲座引发建筑和环境艺术的思索
设计 让位于生态环保
访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李晓东
黄伟明 庄亚琼 李晓东

  ▲ 现代商务楼外立面的自由收缩,让实用与装饰实现融洽的统一。收:理性现代的镜面外壁,放:墙面呈巨大“屋檐”,线条流畅。建筑摆脱了大固体的僵化,也能舒展自己的部分肌体了
  ▲ 禅宗酒店,位于少林寺一侧,设计上成功地摆脱了凡尘的庸俗和累赘   以上作品均为李晓东设计
  ▲ 许多著名的杂志都选登过这个作品——这是新加坡动物园的入口处,一面是都市,一面是动物王国,两者之间厚重的隔阂消失了。设计使用“留白”给人们以更多的感怀,仿佛又回到了原始世界
  ▲ 内部通透的设计不仅让采光、通风效果实现最大化,更加节省了建筑材料。简约的木条既是支撑物,又是装置。木质的柔和、古朴,消减了建筑的突兀
  ▲ 湛蓝的天空就在头顶,群山、树木,纯净的生态环境掩藏着一座古朴的民间建筑——希望小学,它以缄默的姿态完全渗透进自然环境中,仿佛是很久以前当地人不经意的作品
  ▲ 学校露天的小院,是操场,也是观景区。在这里,最少的材料包围,最大程度上解放了视野。蓝天、白云、雪山、隔壁的故居,张开双臂,人与屋被浑然一体的大自然包围着

  ◆ 记者 黄伟明  实习生 庄亚琼

  上周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来自全国各地的房地产专业人士济济一堂,专心聆听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李晓东的讲座。讲座的内容并没有专门限定在某个专题中,建筑设计、空间组合、环保节能、室内控温……从建国以来各个时代人们对于艺术的认识、态度、创造,分析典型的设计案例。教室里不时发出轻微的惊叹声,一位听者说:“工艺、设计、环保,原来可以这样结合。”这场讲座极大地引发了关于美感和环保的设计思索。讲座结束后,李晓东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关注:利用原始生态资源

  一幢建筑在一个地方拔地而起,从这个形式本身来说,首先是打破了原来的环境。怎样通过设计来达到最恰如其分的融合,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生态环保的理念?在这个问题上,首当其冲的便是材料。

  “建筑在自然环境中要有力量,但不是破坏的力量。”李晓东举了少林寺“禅宗酒店”的例子。“这个酒店是在山的坡面上,周围全是植被等自然风光,所以我在设计上尽量想做到融合一体。酒店的立面全部选用竹子。在那边竹子是非常丰富的资源,这样既实现了生态环保,在视觉上也很舒服。”这个巧妙的构思所实现的效果,让人顿入世外桃源般空灵幽静之中(见左下图)。

  “现在的建筑缺少‘隐没’之美,大都市的建筑个个极尽标新立异之能事,就想夺人眼球。陆家嘴就好像一个动物园似的,所有的高楼个个都是想当明星的心态。”

  扶贫:融入细腻人性规划

  李晓东最著名的作品是为云南省玉湖村建造的希望小学,这个作品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奖评委会创新大奖(见左上图)。对它的分析成了讲座的压轴。玉湖村并不是旅游热点,还保持着相当程度上的原始面貌,自然风景成了最可贵的资源。“为了这个工程我大概跑了二十多趟云南,总共花了38万元。我自己捐了两个月的工资,号召有闲钱的朋友募捐,东拼西凑,能省则省。”

  “远处有雪山,旁边又是洛克(国外摄影师)故居,怎样和这些环境实现自然的、不做作的对话,这是我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图纸画了最简单的;劳动力就是当地的村民;建筑材料全是当地的石块、木材,唯一有现代感的只是一段钢结构的立天楼梯。学校的一个立面直接利用了洛克故居的墙壁。而其余三面,简单的镂空木架中装上了混合着绵纸的玻璃。“这样,就算玻璃不小心撞碎,也不易伤害到孩子。”

  于是,大胆的设计加细心的布局,这样一栋充满浓浓民族风的希望小学处处藏着惊喜,一推开窗就能看到洛克故居;转过了楼梯的拐角处,雪山映入眼帘;而四面采光的教室隐约带着简约、个性的现代派风格。

  遗憾:设计需要更大空间

  “这并不是一次专业的讲座,并不期望他们从中真正接受什么设计上的新理念、或是建筑学的知识。”面对着非专业或是半专业的听众,李晓东的讲课深入浅出。“老总们可能完全不参与设计,但他们是最终决策者,我是希望他们能够重视设计师,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以及相对充裕的时间。当然,这在如今的房地产行业是很难做到的,市场的竞争让他们迫切地想压缩时间,争取最大的时效性。”

  说到这个,李晓东的脸上并未流露出无奈,反而相当冷静:“这对商人来说是无可厚非的,痛苦的是设计师。你会发现一个很讽刺的现象,现在的楼盘最出彩的亮点总是在售楼处,而不是楼房本身。因为售楼处只是暂时的,本身并没有出售的压力,等房子全卖掉了就拆。所以设计师们所有的创意结晶都放到了售楼处上。”

  李晓东 设计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