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上海人家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 ·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 · 股海淘金
 第B05版:专版
 第B06版:证券 · 投资理念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博物剪影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10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是傻瓜

王昌元


  2006年农历腊月的一天,夜幕降临,黑色笼罩着大地,寒风用嘶哑、放肆、粗野的喉咙吼叫着,雨搅着雪,雪挟着雨,像千万条细细的鞭子无情抽打着大地,当我正在镇政府食堂吃饭时,一个群众打来电话:在姚源村西头的大道上躺着一个无家可归的老妇人。

  时为镇党委书记的我叫上民政办主任刘长庚,坐上车火速赶到现场。风雪中,一瑟瑟发抖的老人躺在泥地上呻吟着。我们把老妇人抬上车,风驰电掣赶往医院。医院的灯光下,我看见老妇人年近八旬,乱蓬蓬的一头银发,满是皱纹的脸瘦削不堪,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转,还可以表示她还活着。

  我一边安排医院抓紧抢救治疗,一边通知姚源村的干部,抓紧过来了解情况。经村干部辨认:老人叫姚张氏,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姚某在街上做建材生意,有百万家产。姚某为给自己儿子盖楼房,把老母亲住的两间房扒掉,占去地皮后把姚张氏撵出家门,老人的小儿子全家外出打工,无家可归的老人只有四处流浪。听了村干部的介绍,我义愤填膺,责令村干部立即把姚某找来。时间不长,村干部回来了,说,姚某根本

  不买账。顿时,我胸中好像有一堆干柴在燃烧,立即拨通派出所李所长的电话,嘴里喷着火:“你亲自带人把街上经营建材的姚某带到医院。”

  大约半个小时后,姚某被带到医院。我打量了他一眼,看他大约有五十岁左右,胖胖的圆脸像一团刚从冰箱里掏出来的奶油,上面挂着一层寒霜。看看姚某满不在乎的样子,我再三提醒自己要冷静,我问道:“你是姚某?”“是。”姚某把目光转向天花板。“你认识你村东头的姚有义吗?”“认识,不就是那个傻瓜吗。”姚某不屑一顾地坐在椅子上。我一把把姚某从椅子上拽下来:“姚某你给我仔细听着,姚有义是个傻子,论智力可能不抵你的十分之一,但他只长一个心眼,就是知道孝敬他瘫痪的老母亲。多年来,靠拾破烂为生,他怕委屈了老母,就用一辆架子车,到哪里就把母亲拉到哪里,拾破烂换来的钱首先买东西让老母亲吃饱、喝好。有一次老母亲病了,傻子一口气把老人背到医院,老人一天不吃饭,傻子也哭一天不吃饭。街坊邻居谁不夸他有情有义,谁家有了破烂都无偿给他留着,你虽然有钱,却差点把老母亲冻死在雪地里,你这千夫所指、禽兽不如的东西,同姚有义相比,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你才是真正的傻瓜!”

  一阵沉默过后,姚某终于低头认错。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