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上海人家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 ·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 · 股海淘金
 第B05版:专版
 第B06版:证券 · 投资理念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博物剪影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10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它们宁愿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出“牢笼”——
蛇,特殊的“地震预报员”

王勉 刘琴


  “地震发生前,蛇场里的蛇变得极其烦躁,养在箱子里面的蛇会不断地撞墙,为了撞出一个出口逃出去,撞到头破血流,甚至撞死的情况都有发生,这便是蛇群在地震前的种种表现。可以说,蛇是特殊的‘地震预报员’。”南宁市地震局局长蒋维松说。

  测地震为啥选择蛇?

  利用蛇的异常反应预测地震,是蒋维松根据《中国地震史》一书中关于辽宁海城地震的一些记载,经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实验,提出来的“预震妙招”。

  蒋维松说,地震前,兔、猫、狗、羊、猪及牛、马、驴等大牲畜均有异常反应,大致可分狂躁型和忧郁型两种。狗和兔多表现为狂吠、扒地、乱咬,警犬不听指令,猪羊和大牲畜不进圈,有的挣脱缰绳逃跑;或者表现为呆滞、不吃食,猫则惊恐外逃、乱抓乱闹,有的叼着小猫搬家。“上述动物的这些异常状况,大多在地震即将发生的时候才表现出来,因此,在地震预防上并不能起到很明显的作用。”蒋维松说。

  通过对海城地震的深入研究,蒋维松发现《中国地震史》一书有这样一段记载:“海城地震发生前几天,一条蛇在冰天雪地里跑出洞口,被冻死在外。而几天后的辽宁省海城一带就发生了7.5级地震。”

  从中得到某种启示后,蒋维松便向南宁市政府提出了“建立蛇场观测点”的建议,并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2005年4月,蒋维松在南宁市六县以及郊区吴圩选择了7个养蛇场作为人工观测点,并在2006年完善了“千里眼”、红外线等观测设备,即通过连接养蛇场与地震局地震监测信息中心之间的网络系统,便可以准确掌握蛇场内蛇群一天24小时的全部情况。

  蛇能提前“预报”吗?

  通过摄像头,记者看到了这群特殊的“地震预报员”。“蛇是一种安静的动物,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的动作,倘若看到它们大批窜出洞穴,就会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地震局控制室的观测员邓勇健说。

  蒋维松对广西近两次地震的发生仍然记忆犹新。

  2005年10月27日百色市平果县发生地震。2007年7月17日,河池市天峨县发生地震。

  “平果县地震发生的前5天,吴圩蛇场的蛇群异常暴躁,到处乱撞,撞死23条,撞伤100多条。天峨县发生地震的前6天,南宁7个蛇场观测点全部出现异常现象,上林县100多条蛇冲破笼子在房子里到处乱爬,吴圩蛇场的蛇群也撞笼撞墙。”

  平果县-南宁之间的直线距离是119.8公里,天峨县—南宁的距离是240公里。地震局工作人员从两次地震发生之前蛇场内蛇群的表现分析,得出两个结论:一,蛇类对地震很敏感,能提前5天至6天作出反应;二,在距离蛇群观测点120公里以内发生的地震,会发生蛇群被撞死的现象。

  养蛇,谁受益?

  蒋维松介绍,养蛇不仅可以预测地震,全社会受益,而且是蛇场养殖户的一条致富路。

  目前,南宁市地震局与蛇场观测点之间建立起了一种互助关系。

  吴圩蛇场负责人张馨文说,地震局在2006年送给吴圩蛇场1500条蛇,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对于饲养测地震的蛇群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必须是毒蛇,我们的蛇场以眼镜蛇为主,同时在试验水利蛇,因为毒蛇的利用价值比较高。”蒋维松说。

  蒋维松给养蛇户算了一笔账:2斤至3斤的眼镜蛇,每斤120元;3斤以上的眼镜蛇,每斤200元。此外,蛇胆、蛇油也有很大药用价值。

  蒋维松表示,积极预测地震,以防御其带来的灾害,是全人类共同的课题。目前,蛇群测地震还只是在探索中。我们下一步是通过不断实验,让这群特殊的“地震预报员”,更准确地告诉我们将要发生的地震方位。

  王勉 刘琴(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