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琦一家:画里画外的写意生活 胡晓芒 姜 燕 |
| ||
| ||
| ||
|
孙琦,31岁。14年前,她参加本报和台湾《讲义》杂志联合举办的两岸小朋友环保征文、征画比赛,获大陆地区冠军。如今,她心怀梦想,在家做一名自由的动漫创作人。 本报记者 胡晓芒 摄本报记者 姜 燕 文 像创作卡通形象一样,孙琦精心“创作”了两个可爱的儿子:4岁的周末和1岁的周日。曾经因绘画和卡通拿过许多大奖的孙琦,现在赋闲在家,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不过,对心怀梦想的她来说,空闲也是一种积累。 画个爸爸陪咱们仨 这个家,空间不大,一室一厅,是孙琦一家人的暂居之所。我们从半开的门缝间瞥见的第一眼,就被它的时尚和温馨所吸引:手绘的橱柜,别致的台灯,满墙的相框里时尚的男主人和女主人。不过,这些都比不过用帘幔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做成榻榻米,中间设一只可降至与榻榻米平齐的方桌,房间的阳台同样用帘幕与榻榻米隔开。这是孙琦特意为两个儿子设计的,既可增大小儿子爬来爬去的场地,又避免调皮的大儿子爬来爬去时不慎踏空。 丈夫周丹上班,经常不能陪伴他们仨,孙琦便画了一个跟真人差不多高的丈夫画像,挂在卧室的墙上,身穿长衫,形象儒雅。“我们还有一个妈妈!”儿子周末大声说。孙琦笑着解释,跟这幅画相配的,还有个她的自画像,以前住在大房子时,曾经一起挂在墙上。 和晚报有一段缘分 孙琦的名字,可能很多人挺陌生,她的作品——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小牛“圆圆”,名气比她响。那时,她还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三年级的学生。 “我和晚报还有一段缘分呢。”孙琦说。1993年,新民晚报曾经和台湾《讲义》杂志联合举办两岸小朋友环保征文、征画比赛,孙琦寄去一幅题为《炎黄子孙》的画作。整幅画是一条龙的形象,以身着56个民族服装的小朋友为龙的鳞片,笔触细腻,构思精巧,笔法灵活。不久之后,孙琦收到晚报通知,让她去报社一趟。她不明所以就去了。到了之后,被要求现场画一幅同样的作品。原来,当时的评委分成两派,一派认为,这幅画根本不可能出自青少年之手,一定是有人代笔;另一派认为,这就是孙琦所作。双方争执不下,才把孙琦找来当面求证。 最后,这幅画当之无愧地被评为大陆地区的冠军。 小时候在地上画画 孙琦妈妈孙爱娣说起女儿,满心欢喜。“女儿从小到大的作品,我每一幅都留着呢。参加比赛,她经常得大奖。”不过,妈妈一直觉得对不起女儿,“她小时候,家里穷,让她失去了好多机会,她如果生在别人家里就好了。” 孙琦小时候喜欢画画,可家里穷,买不起颜料和画笔,只好用钢笔画卡通。家里小,没地方画,就把家具挪开趴在地上画。初中时,担任《小伙伴报》美编的孙琦绘制的动画片,得到世界动画协会主席大卫·艾立克的赏识,邀请她赴迪斯尼公司半工半读。“都联系好了,可是突然得到消息,奖学金减少,自己得掏五六万元,那时候我家只住在二楼半一间算不上房子的房子里,哪凑得起那么多钱啊。”孙爱娣遗憾地说,只能让女儿放弃这个宝贵的机会。 “你说那些干吗呀,我现在不是很好嘛。”孙琦安慰妈妈。 怀着孩子帮老公创业 孙琦家以前有一套大房子,两三年前,丈夫周丹从公司辞职,自己创业开网络游戏公司,把房子卖了当启动资金,一家搬到这套小房子里。孙琦一句怨言没有,全力支持丈夫。当时她正怀孕,每晚帮丈夫设计网络游戏形象,制作策划书。“确实挺累的。”回忆起当年的苦,孙琦真有点不堪回首。丈夫没辜负她的努力,如今,已经从两三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有200多员工的大公司了。 现在,孙琦虽然在家陪伴孩子,但一有空就动动画笔。而且,对她而言,空闲时可以积累很多东西,等孩子长大些,她准备去欧洲深造,实现儿时的许多理想。也许,若干年以后,周末和周日就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妈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