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麻》的价值 吴兴人 |
金秋十月,好戏连台。杭州越剧院的新编越剧《一缕麻》,今年3月以来,三进上海,共演9场,唱红上海,叫好又叫座,出戏又出人。 《一缕麻》是一出老戏,时隔62年后,老戏新演,为何如此受欢迎?我想,最要紧的是出新两字。《一缕麻》讲述一位“智障人士”的故事,虽是偶然巧合,但它注入了新观念,因而别开生面。原作主题是反封建,结局是呆大死了,新娘用戴孝的麻绳自杀,现改为新郎染病死去,新娘在哭灵之后,唱完了关于“一缕麻”的唱腔后,呆大复生,并不再痴呆。这个百老汇式喜剧的结局,符合关怀智障人士的精神,更体现只要将真情付出,就会有美好回报的道德观念。在现场看戏的周宝奎很开心地说:“我一直想着呆大会活,今天他果然活了。”一出悲喜剧,行当整齐,比原作更为动人。 演员的表演和唱腔也推陈出新。它既保留了《洞房》的部分唱词,又增新的好听唱段。越味浓郁,小生徐铭那句“新娘子真好看,比我妈妈更好看”,赢得满堂彩声,越剧名家范瑞娟也赞扬唱得“比我好”。梅花奖得主谢群英的唱,融袁派和金派于一体。戏要迷人,才有戏迷。《一缕麻》的成功,再次印证了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