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枪”缴械 姚祝英 |
◆ 姚祝英 老同学聚会,H先生两指夹烟、眯眼吐雾的招牌动作不见了。我正疑惑间,一同事开始敬烟,H先生连连摇手婉拒:“我戒烟了。” H先生终于戒了烟,可算是这次聚会的大新闻。对这杆“老枪”几戒几破的往事回忆,如同按快进键播放影碟,接连不断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出来…… 上世纪90年代,我教学兼做行政工作,曾与老烟枪H先生同处一室办公。无论工作着还是休息着,他时不时点燃一支“小白棍”,深吸浅吐,好不自在。他人缘极好,课间和午间休息时,常有同事过来“茄山河”。几支“老枪”聚在一起,你来我往待到水杯里烟蒂塞满,办公室里早已烟雾腾腾,呛得人干咳不止。 那时尚未规定办公室内禁止吸烟。我虽深受其害,但与H先生等“老枪”们同事多年,不能黑虎着脸提出抗议,只能耐着性子,劝他们少抽或不抽,以利身心健康。 有段时间,H先生连连咳嗽,吃药打针皆不见效。 一天早上,我见布告栏上贴着一张倡议书。倡议者表示,决心从即日起戒烟,希望有烟瘾者响应,并请全系教职员工监督。下面赫然署着H先生的大名。当天上午,倡议书便有了五六个响应者的签名。 接下来的二三个星期,办公室里不再灰飞烟飘,空气洁净多了。我禁不住在人前背后赞扬H先生有决心、有毅力,值得瘾君子们学习。 可惜我高兴得太早了。某日午后,我一踏进办公室,就见H先生眯着眼欣赏从自己口中吐出的一个个烟圈旋转着往上升腾。见了我,他尴尬地连忙站起来解释:“昨日朋友从国外回来,送我几盒洋烟,让我开开洋荤。浪费了太可惜。就这么几盒,吸完了算数。” 被勾起来的烟瘾,并未随洋烟壳子一起丢进垃圾箱。H先生的戒烟倡议书不到一个月就被揭了下来。 数月后,H先生又咳嗽不止。我特地找来有关香烟危害健康的资料,劝他与“小白棍”一刀两断。 第二天,H先生和几个抽烟的要好朋友又贴出了《决心书》:“……若被发现再抽烟,愿意受罚……”鉴于上次情况,有人在《决心书》上“戳一枪”:“不要虎头蛇尾啊!”我也在旁“补一枪”:“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们拭目以待!” 正当系里大力支持H先生们的戒烟行动时,传来了校部某女科长患肺癌去世的消息,但此人从不抽烟。抽烟与肺癌、抽烟与健康是否有关系,一时成了同事间的热门话题。于是,“老枪”们振振有辞:“活了大半辈子就这点嗜好,何必亏待自己。”更有追随时尚者,说什么:“男人不抽烟,就似嘴上不长胡子”…… H先生终究摆脱不了各种奇谈怪论的影响。在第二次决心书贴出不足两个月的某一天,一位同事向他敬烟,他略一踌躇,便把烟叼进嘴里,狠狠地抽了起来。 究竟是什么让H先生再次戒烟?事情是这样的:H先生的女儿生了孩子,他信誓旦旦地要当一名智慧外公。可是,H先生抱孩子的时候,小家伙总是扭脖子大哭,嫌他满嘴烟味。有一次,H先生刚把香烟摸出来想抽时,小家伙竟一下把香烟打落在地。H先生终于明白,想当一名智慧外公,首先得当一名爱心外公,不能让烟气熏他,让咳嗽声惊他,影响他的心智和身体健康。面对雪白粉嫩、天使般可爱的小外孙,H先生这杆“老枪”终于无条件地主动缴了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