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昉:不平凡的简单 陶 媛 |
| ||
| ||
| ||
| ||
|
◆ 陶 媛 《上班这点事》是第一财经频道热播的脱口秀节目,改变了职场节目必须端着架子的旧有模式,成为都市白领追捧的节目。简昉,现任上海富盛广告公司总经理,是3家平面媒体的总策划,她是《波士堂》和《上班这点事》创办人杨晖钦点的客座美女主持。简昉“触电”较早,从早先的《撞击》到《万千风情》,温婉亲切的形象和一针见血的说话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随着节目的热播,简昉已经拥有了大量名曰“方糖”的粉丝。 1 父亲背影永难磨灭 简昉有许多独树一帜的理论,睿智精辟一针见血,谈到对自己的评价,她说:“我是一棵植物,善于吸收阳光和雨露,我是一个过程,不停长大学习的过程。学习在顺境时可以顺风而上,逆境时也能寻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能做到这些,将无往而不利。”对于现在的状态,简昉非常满意:“再有新问题也不怕,因为我已经是一个答案!” 这样简单却又深刻的总结却由一段艰辛痛苦的人生磨砺而来。 简昉出生在上海一户平凡的家庭,父亲是大学数学老师,妈妈是外贸公司的财会,还有个美丽的姐姐,一家四口的生活简单平淡却又幸福。高二那年,父亲的一条腿莫名地肿到两条腿那么粗,还坚持去上班。父亲蹒跚着向公共汽车站慢慢挪去的背影深印在了简昉的记忆中。 父亲得了淋巴肿瘤,肿瘤压迫到脊椎神经,住院时父亲已瘫痪在床。医生说只要肿瘤小了就有机会恢复,但是需要被动运动按摩防止肌肉萎缩。于是简昉开始每天1小时的按摩,从大腿揉到脚趾,直到父亲去世,从未间断。 两年治疗把家里不多的积蓄全部用光,这当中,妈妈的心脏病发作了好几次,简昉天天在家里、学校、医院三点一线地生活着,化疗过程中父亲有时候痛得整晚呻吟……至今,这段经历的每一个细节都宛若昨日,历历在目。16岁的简昉当时很坚定地对父亲说,一定会好的!其实她自己心里也很怕。 1991年海湾战争打响的那一天,正在上课的简昉被教室门口忽然出现的两位陌生大人叫出教室:“还记得从自己位子走到教室门口的那段路,心跳得好快,好怕!”就在那天,父亲走了,死于心力衰竭。 那年7月就要高考,憋着一口气的简昉把所有悲伤化成动力投入复习迎考中,考进了复旦大学中文系,那个暑假,悲伤总算平复了些许,她觉得天堂的父亲也高兴地看到了。 2 复旦生涯痛失慈母 为期一年的复旦大学新生军训,简昉成了学院乃至学校的名人。凭借出色的普通话和表演才能,她的讲故事节目被选送参加军区文艺汇演,并获得了当年沈阳军区优秀节目奖!大家都认识了这位“91级讲故事的美女”。学院回大连演出的时候,简昉担任主持,她还蝉联了两届复旦艺术节里复旦话剧节的最佳女主角奖。 生活的磨难并没有过去,突发急性喉炎的简昉到长海医院吊针时,突然一口痰就堵住了喉咙:“当时只听到旁边很吵,喘不上气,手乱抓,拼命挣扎。脑海里一片清明,想我才20岁,难道就这样死了吗?”简昉很平静地述说:“当时我做了一个决定,选择放弃,掉下两滴泪,手一松,不再挣扎。很奇怪,选择了放弃,整个人一下子就松了。”医生已决定开喉抢救了,把她放平在水泥地上时幸运降临,那口要命的痰下去,气总算缓过来了。 在观察室里躺了一晚,捡回一条命的简昉回到熟悉的寝室,只觉得世间万物皆亲切,只觉得生命如此渺小而脆弱,人原来是随时会死的。 更糟的事情紧跟着来了。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恰逢复旦90周年校庆,简昉担纲主持,复旦相辉堂后台门禁森严:“像做梦一样,小阿姨忽然出现在了门口,那种很坏的感觉又来了,就像父亲病逝那次。”小阿姨带来了母亲突发心脏病去世的噩耗。简昉强忍悲痛,坚持撑到晚会结束。相辉堂的老式钢琴上有架电话,电话那头的姐姐号啕大哭…… 经历了痛失父母和自己濒死的遭遇,从复旦毕业时简昉尽管才二十出头,眼神中却已充满沧桑。大学里不乏追求者,她却总觉得别人喜欢的只是舞台上光鲜活泼的简昉,不是现实生活中家徒四壁,无依无靠的自己。觉得倒霉透了,只要能平安度过此生就好。 3 从抑郁到成熟 还是青年报小记者的时候,一次采访搞错了时间和地点的简昉巧遇了他。据他说,当时只觉得眼前一亮,直觉是:“我生命的那一半出现了!”那时报社每天要加班,他就天天在报社门口等着。简昉又一次感受到了温暖,不再孤独。被爱情和安全感重重包围的简昉就这样在恋爱三个月后“闪婚”。 可是生完孩子的简昉竟得了产后抑郁症,整整一个月失眠,恶念不断,:“原来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只是压抑在心底,在人最脆弱的时候一下子全都跑出来,我每天都会不断担心许多莫名其妙的事情,觉得女儿鲁西真可怜,自己好没用。” 简昉当时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去看心理医生。医生的第一句话一下子就让她放松了一半:“你因为太紧张才会睡不着,又为了睡不着而更紧张,这样恶性循环,才会产生恶念。”医生还教了许多舒缓情绪的动作,例如深呼吸。“确实很有效果,之后不管遇到多么难的时刻,如何着急,我都会先深呼吸三下,一定会好很多。” 从那时起简昉开始有意识地看许多有关心理学的书籍。“只有尽量去了解自己,才能在必要时知道自己是紧张了,采取措施放松。很多心理问题都是紧张引起的,因为放不下。”战胜了抑郁症之后,简昉的人生开始了精彩而又幸福的篇章。 走进《上班这点事》 简昉的媒体生涯,是从考进《青年报》开始的。从《青年报》记者、编辑,到历任《大都市》男士版创刊主编、《运动休闲》杂志改版主编、Channel [V]全球独家授权杂志《[V]-Magazine》副总经理兼主编。《[V]-Magazine》创刊时,她在极短时间内带着二三个人,连续通宵4天,完成了创刊这样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经历过生死的选择,还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她说自己并没有奢望成为MTV音乐电视频道中国区总裁李亦菲那样的女强人。但是,每天要活得有价值,要对得起眼前这份工作。 2005年,简昉成为上海富盛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担任3家平面媒体总策划。 2006年,简昉获邀成为《上班这点事》的嘉宾:“录节目都是现场即兴对话,没有排练。曹启泰的应对能力、现场把握度非常到位,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主持人,我们只需要跟着他的节奏和话题就可以了。” 一个月录一次,用掉一整个周末:“可我真是百分百享受着录节目的过程,更像和朋友聊天的感觉。整个团队非常棒!三天里录制一个月20集的节目,平均每集只需要录40-45分钟左右就可以剪成每集30分钟的内容,效率奇高。” 简昉赞同曹启泰的说法:举重若轻是一种境界。所有的简单都不平凡,所有的平凡都不简单。努力做到,尽量简单,说话简单,做事简单……经过一些事情才明白生命的目的在于实现自己的价值。“阿甘说,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巧克力是什么。我觉得人生是不可设计的。没有辛苦就没有快乐,不去努力地奋斗,最后成功的喜悦就不会那么深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