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6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头版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10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夜巡》让伦勃朗家境败落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专访之二
林明杰

  ■ 伦勃朗油画《夜巡》
  ■ “玩偶屋”再现荷兰富裕之家特派记者 郭新洋 摄
 ■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1885年建成的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坐落在老城南部的护城河边上,富丽堂皇。该馆门外是一个草坪广场,草坪上竖立着一排巨大的立体雕塑英文“I’M AMSTERDAM”(我是阿姆斯特丹)。各国的旅游者喜欢以这排字和博物馆为背景拍照留影。

  每年观众 超过百万

  作为世界十大博物馆之一的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以收藏了大量反映荷兰历史的世界知名艺术作品而每年吸引了超过100万的观众。从2003年起至今,该馆在进行有史以来最大的整修和修复。正因为这一契机,造就了该馆珍贵藏品到上海来展出。目前,该馆开放飞利浦分馆展厅,以“大师作品”为专题,展出馆藏珍品。

  世界名作 历经坎坷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当属伦勃朗的油画《夜巡》。在现场,这幅巨大的油画前总是围着许多观众。这是一幅历经坎坷的世界名作。它描绘了1642年阿姆斯特丹市卫队成员们在科克上尉率领下,出发巡逻的场景。但它本来不是夜景,而是白昼。那是由于此画被后人涂了过厚的上光油,并受到烟尘污染,致使画面变暗。19世纪,人们误将其冠名为《夜巡》。因为这幅画,伦勃朗吃足苦头。据说,这批市卫队成员共出钱1600荷兰盾,请伦勃朗画一幅集体肖像画。伦勃朗采用了具有情节的效果表现,人物分主次,场景有虚实,光线有明暗。艺术性是强了,但订画者要求退货,并把官司打到法院,令伦勃朗蒙受很大损失,由此家境败落。

  欣赏名作 光影变化

  博物馆人士透露,博物馆修整后重新开放时,《夜巡》将被放置在二楼一个专厅,有专用直达电梯。这电梯尤其是为中国和日本游客安排的,因为他们大多匆匆而来就是要看一眼《夜巡》。阿姆斯特丹博物馆藏油画中最稀罕的当属维梅尔(Vermeery也译作“弗梅尔”)的作品。这位出生于1632年的画家不靠卖画为生,一生只有35幅作品传世,极为珍贵。博物馆拥有4幅他的作品。上博曾希望荷方将维梅尔的作品带来上海展出,但荷方不允。记者在展厅里看到的两幅维梅尔的作品都很小,一幅是建筑风景,一幅是读信的女子。作品粗看貌不惊人而略显呆板,但细细欣赏,才会感受到他对光影和色彩微妙变化的技巧之高。当时照相机还没有发明,但传说他运用了暗箱技术作画。他画中所流露安详、宁静的气息,也令人回味无穷。

  瓷器收藏 一大亮色

  中国清代瓷器收藏也是一大亮色,但最为有趣的是荷兰自己仿造的青花瓷器。由于一度因为战争中断了海路,极受市场欢迎的中国瓷器供货也中断。荷兰的工匠于是模仿中国青花瓷、五彩瓷。有的惟妙惟肖,但有的也不伦不类,很好玩。其中有件青花烛台,上面有一排纹饰,看着分明是模仿汉字,但这又根本不是字,只是有那么点意思罢了。

  玩偶之屋 非常有趣

  荷兰的古董中有一种“玩偶屋”非常有趣。其外壳像一个大立柜,柜子一面是玻璃,可以看到里面缩微的室内景观,反映了当时荷兰富裕之家的状况。从客厅、书房、卧室、厨房、保姆房,各种家具、摆设,应有尽有,全部都是用真材实料缩小比例制作而成。几乎所有“玩偶屋”里都有中国瓷器,大小仅二三厘米左右。据介绍,这些瓷器都是从中国定制的。从定制到运回荷兰,周期要2年。可见“玩偶屋”之奢侈。

  特派记者 林明杰

  (本报阿姆斯特丹今日电)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