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法治视窗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股市分析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读者俱乐部
 第A24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头版
 第B02版:长三角·综合
 第B03版:长三角·专版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游走都会
 第B12版:广告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1版: 旅游城市·游走都会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0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布达佩斯女人歌

朱晓琳

  布达佩斯绣品
  英雄广场
  渔人堡

  几年前,班上来了个匈牙利留学生,她有个十分好听的中国女孩名字:单小玥。有一回单小玥问我:“老师到过那么多欧洲名城,怎么不去布达佩斯看看?在匈牙利人心目中,布达佩斯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想来每个人对于自己生活的城市都有份特殊情感。然而当我第一眼看见布达佩斯,竟丝毫不觉得单小玥的话有多夸张,我的心被这座城市的美震撼了。幸好这篇小文有照片作支撑,不然我会为自己贫乏的描写语言而对布达佩斯深怀歉意。

  多瑙河静静流淌,犹如一位温和慈爱的母亲,一手牵着布达,一手拉着佩斯,在七月的阳光下漫步,悠然而自得。孩子们在渔人堡嬉戏追逐,很快把自己想象成童话里的王子公主;女人走上伊丽莎白桥,感觉和茜茜公主——那位深受匈牙利人民爱戴的奥地利皇后又亲近了几分;而中年以上的中国游人,几乎都想去纳吉铜像前凭吊一番,记忆中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历史,毕竟不是那么轻易可以抹去的。

  市中心英雄广场附近一处树荫下,有位老太太正在做刺绣活儿,一小片圆形茶杯垫。老太太浑身上下像是在替自己的手艺作广告:绣花泡泡袖短衬衫,绣花麻布长裙,脚上一双绣花半高粗布靴,让人想起舞台上跳匈牙利民间舞蹈的女演员装束。有人上前驻足问价,老太太掀开长裙,里面藏着十来片已经完工的茶杯垫,标价每片3欧元,相当于三十来块人民币。这个价钱买一小片茶杯垫显然有点贵,不过老太太既无意降价,也不想讨好客人以便尽早售出自己的产品,她带点羞涩地微微一笑,放下裙边继续埋头做活。这使我想起十年动乱间,学校里没有多少书可读,上海弄堂里女孩中也流行过绣枕头套。不同的是上海女孩绣花得用个圆圆的篾竹绷架将布料绷紧才能下针,眼前的布达佩斯老太太,布片贴着手指头,也能将花瓣叶儿绣得那般整齐漂亮。

  十七世纪末期,大量塞尔维亚人移民来到匈牙利,女人们把她们的看家本事刺绣也一块带了过来。离布达佩斯二十多公里有个叫SZENTENDRE的小镇,中国人喜欢将它译成“山丹丹”,那儿简直是座匈牙利刺绣工艺博物馆,相信女人们去了多半想赖着不走。小镇上数不清有多少卖绣品的小商店,无一例外前店后工场。男人在店堂里接待顾客,他的妻子、女儿、母亲、姥姥、姨妈说不定都围坐在里屋做着刺绣活儿。台布、坎肩、长裙、短衫,做完一件挂出一件,小小店堂如同五彩缤纷的花圃,花儿永远长开不败。有个男人取下一件坎肩递到我手上,那衣服漂亮得(当然也贵得)让我倒吸口气,不敢相信天底下真有如此手巧的女人。可惜我天天与粉笔灰打交道,实在无福消受这件用彩色丝线和女人智慧交织而成的华丽坎肩,那一刻心底竟希望茜茜公主或戴安娜王妃还活在人间,她们看到这件衣服的话大概也会爱不释手的。

  我在这家绣品店为自己挑了件带点波西米亚风情的纯白绣花衬衣,回上海配衣橱里那条高腰彩花长裙效果肯定不错。来一趟布达佩斯不容易,无论如何也该为当地女人用巧手慧心唱出的欢歌中,附和上几个我真心赞美的音符。     朱晓琳 文/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