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法治视窗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股市分析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读者俱乐部
 第A24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头版
 第B02版:长三角·综合
 第B03版:长三角·专版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游走都会
 第B12版:广告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7年10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百年前一盏茶
——茶人之八潘向黎
潘向黎


  不久前重游沈园,第一次赏了荷花,不知第几次在壁上读了《钗头凤》,于是想起了陆游。幼时是从这首诗知道陆游的:“此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长大了经常遇到的是《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前者表现的是他心怀天下的壮阔心事,后者宣泄的是他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一般认为这两方面合起来就是完整的一个大诗人陆游了。我觉得还少了一个侧面,他还是一位好茶、知茶,从茶中得到大宁静、真淡泊的茶人。若是只有爱国的壮怀激烈和爱情的刻骨铭心,都是人生中的至“浓”(而且都是不能遂心如愿、备受压抑的),而没有这“淡”的一面来化解,大概他也享不了85岁的高寿。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这位大诗人对茶真是狂热!

  他不惜把家谱世系上毫无关系的陆羽当成自己的祖先,因为陆羽曾自称“桑苎翁”,所以他宣称“我是江南桑苎家,汲泉闲品故园茶”,甚至怀疑自己的前身是陆羽(“《水品》《茶经》常在手,前身疑是竟陵翁” ),83岁时还说“桑苎家风君勿笑,他年犹得做茶神”。他的朋友们也作如此看,比如周必大在诗中就明确将陆游说成陆羽的“云孙”,也就是六世孙。其实陆羽本是弃儿,本姓也不可考,所以这种家族关系,只能理解为陆游追慕前贤的热切,与血缘无关,友人的“认可”则是对一种风雅态度的赞美,都不必当真。

  他的茶诗数量之丰,令人叹为观止。他一生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古代存诗最多的诗人,其中咏茶的至少有320首:《九日试雾中僧所赠茶》《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听雪为客置茶果》《饭罢碾茶戏书》《夜汲井水煮茶》《试茶》《梦游山寺焚香煮茗甚适既觉怅然以诗记之》《雪后煎茶》……仅看标题就可看出他浓重的“茶情结”。他的茶诗艺术上也高明,茶引诗兴,茶清诗境,裁香剪味,口齿留香。

  然而,真正使我对陆游心折不已的是这一首,而且只是这一首——《临安春雨初霁》。我也许已经厌倦了《钗头凤》,但绝不会厌烦一次次背诵它:“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当时他已62岁,在家乡山阴赋闲了五年之后,被召入京,等候接见。全诗写的是客居心情。“分茶”是宋代流行的茶艺游戏,技巧性很强,精于此道者可用水纹和茶沫形成各种图案,又叫“水丹青”。这首诗的听雨、揣想杏花、写草书、分茶,写的都是“闲情”,但是“闲情”背后却是“苦情”“悲怀”——诗人一辈子都心怀报国大志,又逢国家多事之秋,可是却被冷落闲置,内心是苦闷无奈的。可是有茶的陪伴和慰藉,他的心情基调还归于闲散落寞,没有让烦闷、焦虑这些烈性情绪占上风。世味淡,茶味犹浓,这才洗去了些许不平和孤寂,唤起了竹篱茅舍的平和,多亏了茶!

  其实茶不茶的也不打紧。风尘再大,世味再淡,一首好诗已经在这里了。八百多年了,还是水灵灵。芳华都歇,这里的杏花还带雨盛开着。心灰了冷了,这里的茶还热还香,上面的“水丹青”正在变幻。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