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法治视窗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股市分析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读者俱乐部
 第A24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头版
 第B02版:长三角·综合
 第B03版:长三角·专版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游走都会
 第B12版:广告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7年10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经济组织如何从事慈善——
两本“慈善明细账”一份“企业公民心”

姚丽萍


  昨天,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第一次提到“慈善事业”。那么,新经济组织如何从事慈善?

  一家成立不过5年的物业公司,在全市3000多家同行中率先成立“慈善基金”,又在企业内部设立“意外帮困金”。对内、对外两本“慈善明细账”,透露出一个民营企业的“企业公民心”。昨天,记者在卢湾区淮海中路浦江物业公司见识了一个新经济组织的“慈善文化”。

  天才少年有“圆梦基金”

  12岁的小君从2003年获得上海少年钢琴赛甲组一等奖至今,她成了多个全国钢琴赛的“得奖大户”,还曾随上海代表团赴法国参加申博演出。可是,这个天才少年却曾为学费发愁——母亲丧失工作能力,父亲退休,家庭收入微薄。

  从今年5月起,小君不必再为学费发愁,浦江物业“艺术圆梦基金”将资助她未来6年的钢琴学习。翻开这项基金的明细账,可以看到,9名从11岁到17岁的天才少年,都将得到7年到1年的资助。

  “今年初,公司党委决定拿出50万元设立慈善基金,并每年追加善款。一些员工有点想不通,有钱多发点奖金不是很好么?”浦江物业党委书记肖兴涛说,在基金成立那天,不少员工都在场,见到那些孩子,知道了慈善基金意味着什么,员工的评价是:“企业公民”尽社会义务,值!

  风雨同舟“意外帮困金”

  慈善帮困也为企业本身营造了和谐的内部环境。今年8月,员工老石的家里遭雷击,震碎的玻璃割断了他妻子的手腕主动脉,大手术后幸免于难,但高昂的医疗费让石家发愁。这时候,公司的“意外帮困金”为石家解了燃眉之急。石家不过是“意外帮困金”的受益者之一,明细账详细记录了今年以来的51项帮困支出。

  保障物权要设新基金 

  物业管理企业是新经济组织,走进市民生活也不过20年。伴随物权法实施,物权意识日益深入人心,人们需要更专业的物业服务保障物权。“我们不但要跟高校合作办学,培养物业服务专门人才,而且,还要为人才培养设立专项慈善助学基金。”肖兴涛说,一个新经济组织最初的发展要靠资本,接下来靠制度,再发展就得靠文化——“企业公民”的慈善文化不可或缺。  

  本报记者  姚丽萍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