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法治视窗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上海地产
 第A26版:上海地产
 第A27版:上海地产
 第A28版:上海地产
 第A29版:上海地产
 第A30版:上海地产
 第A31版:上海地产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头版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 · 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 · 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 · 运动特刊
 第B14版:汽车 · 运动特刊
 第B15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新法实解
 第B22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24版:求职· 培训动态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普京“英雄式”访问赢“筹码”
——从里海沿岸国家峰会看俄美伊暗中角力
徐超

  ■ 普京(右)与艾哈迈迪-内贾德合影 新华社 发

   俄罗斯总统普京16日到访伊朗,与其他里海沿岸国家领导人举行首脑会议。暗杀阴谋报道一度为普京访问蒙上神秘色彩。这一意外“前奏”也为伊朗、俄罗斯以及美国三者间的利益得失带来了变数。

    伊朗    两点满意  

  里海沿岸国家峰会16日在德黑兰结束。5国领导人会后发表的共同声明至少包括两点让伊朗满意的内容,即伊朗自身安全方面的保障以及对其和平利用核能的支持。

  首先,声明表示“在任何情况下,5个里海沿岸国家不会允许第三国利用一个里海沿岸国领土对另一个沿岸国实施侵略或发动军事打击”,并强调只有沿岸国家才拥有里海及其所有资源的全部主权。

  此前,美国可能对伊朗动武的传言频频见诸西方媒体报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高级官员一直拒绝排除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

  其次,共同声明还对伊朗和平利用核能表示支持。

  媒体注意到,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会后形容共同声明传递出的信号“非常有力”。

  俄罗斯    借力打力  

  对于俄罗斯来说,共同声明中有关安全的内容不仅给了伊朗安全保障,而且还在无形中限制了阿塞拜疆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军事合作。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美国可能寻求与同样作为里海沿岸国家的阿塞拜疆展开军事合作,在部署军事设施对付伊朗,该计划遭到俄方反对。

  预料外的暗杀传言给了普京此次访问“额外”的分量,也给了俄罗斯更多筹码。

  俄罗斯《生意人报》分析说,由于伊朗方面此次主动邀请普京访伊,如果访问取消将是艾哈迈迪-内贾德不愿看到的结果。因此,只要普京如期出现在德黑兰,伊朗总统将可能更倾向于听取俄方意见或者做出更多妥协。

  此外,这次暗杀传言还对普京的个人声望起到了间接提升作用。俄罗斯媒体说,且不论暗杀威胁是否真实,普京不惧暗杀威胁、如期访伊的行为,已经让他看起来更像个“英雄”。

  美国    弄巧成拙  

  根据俄媒体14日晚传出的消息,联邦安全局从境外消息渠道获得情报,一批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准备在普京访伊过程中发动暗杀袭击,克里姆林宫官员事后也证实相关情报已向普京通报。这一过程中,“境外消息渠道”的身份一直为外界所关注。

  《生意人报》16日报道说,根据独立的美国情报分析机构“战略预测公司”分析,这一境外消息来源很可能是美国情报机构。“战略预测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布什政府一直寻求在国际社会孤立伊朗,因此极力反对普京访伊,担心访问可能提升伊朗的人气。这种情况下,一旦拥有可以用来阻止普京之行的情报,美国就非常愿意与俄方“共享”。

  然而,分析人员发现,“境外消息源”传出的暗杀威胁反而带来了更多美国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伊朗、按原计划访问的普京以及这次里海沿岸国家峰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更多关注。徐超 (新华社供本报稿)

  评论 071017116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