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 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2007重阳节99关爱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上海地产
 第A24版: 广 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上海地产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投资理财
 第A31版:上海地产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头版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专题报道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吃遍中国
 第B13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4版:好吃 · 酒旗茶垆
 第B15版:好吃 · 调味金指
 第B16版:好吃 · 上海味道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上海地产
第B03版: 专题报道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0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民,时时刻刻在我们心中”
——浦东市民中心成立一周年

  ■ 人性化的服务设施
  ■ 便捷高效的办事服务
  ■ 中外朋友共度端午节
  ■ 新上海人、老上海人、归国留学生、外籍居民纷纷为市民中心正式启用揭牌   
  ■ 构建社会组织发育成长的平台
  ■ 青年创业在行动
  ■ 市民在金点子信箱平台上献计献策
  ■ 轨道交通6号线站点周边配套,政府听取意见

  在浦东,有这样一座以“市民”命名的开放式大平台——浦东市民中心。它是浦东新区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所作的一项重要探索;也是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窗口,是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位一体”互动的窗口。我们的口号是:“市民,时时刻刻在我们心中”。

  六个平台,一扇门

  自2006年10月18日正式启用至今整整一周年,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的浦东市民中心已成为与浦东市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听证议政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交往中心、市民交流互动中心、市民文化展示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

  走进这“一扇门”,市民感受着“六个平台”的魅力——政府服务的平台、政府与社会合作的平台、市民与市民交流及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交流的平台、市民自我服务的平台、政府事务重组的平台和政府体制内自我监察的平台,都从市民的需求出发,各司其职、各展其能。

  敞开大门,听民声

  一系列“敞开大门”的探索,让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新形象在此树立。围绕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市民中心搭建起政府听证于民、问计于民的“民声”决策机制。在先后举行的《浦东新区公共交通发展白皮书》、外来务工人员安居屋建设、浦东新区市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社区规划方案、花木社区巴士环线、世博地区菜场建设、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诚信政府建设、“十一五”轨道交通公共换乘枢纽规划等20余场次市民意见征询会、听证会上,百姓对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务充分享有知情权和话语权。定期在市民中心举办的区长网上办公会更为市民开通直抒胸臆、建言献策的快捷渠道。

  “新天地”内展拳脚

  众多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组织在市民中心找到了大展拳脚的“新天地”。新区工青妇、科协等群众团体以及社工协会、志愿者协会、收藏协会、集邮协会、外资协会等社会组织“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市民中心这个平台上,举办了浦东明信片征集、青年创业论坛、东方讲坛等一系列市民创意、市民参与的活动,开通了金点子信箱、市民心语。这些集中民智、了解民意的活动,提升了市民主体意识。在市民中心这个平台上,开展了纪念浦东开发开放17周年义拍义卖、纪念建党86周年红色史料展、建军80周年图片和实物展、浦东外来建设者子女暑期科技主题班、老浦东史料展、特奥体育用品展等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在浦东市民中心的倡导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建立起自我服务的意识,投入到自我服务的行列。由市民自发组织的慈善义卖、义拍,物品捐赠、交换等献爱心活动定期在市民广场上演;外国人学中国文化的活动每周两次在市民茶座开班;志愿者上网行动、外国小朋友京剧文化兴趣活动、青年社工历奇辅导等活动日益充实着市民自我服务的“节目单”。

  服务项目“一站”解决

  被老百姓们亲切地称作“我们的市民中心”的这个大平台,是政府服务平台,也是行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的大平台。原先分散在47个处的办事窗口集合到一个平台上,20个委办局的相关审批服务项目“一站式”解决,法律援助中心、婚姻登记所、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等功能性单位也整建制进入市民中心,大大方便市民和企业办事。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更使“多个部门一个政府、多个条线一个系统、多个岗位一个目标”的公共服务理念在浦东市民中心化为实践,建立起新型服务体系。

  整个浦东市民中心的运行实行项目公开、告知公开、流程公开、结果公开,时刻接受市民监督。为了方便市民和企业办事,每个办事项目都编制了告知单,项目名称、法律依据、需提交材料、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办理时限及投诉渠道等内容一目了然。在综合信息查询机上,市民可以便捷地查到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以及办事项目告知、衣食住行、购物、学习等各方面信息。

  细致周到为市民

  在市民中心的每一个办事窗口,都设有满意度测评器,市民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进行评价。政府内部则实施电子监察制度,对办事项目的受理情况、收费情况、期限情况以及办理结果情况实时跟踪,并开通效能投诉网上直通车,让一切行政权力都在“阳光”下运行。

  市民中心设计、建设的每个细节,都考虑到如何把最大的空间、最好的服务留给市民。宽敞明亮的大厅,舒适休闲的等待区,人性化的设施随处可见。搁板式婴儿床、自动取款机、手机充电器、银行、邮局、商务中心等硬件一应俱全,残疾人轮椅、婴儿车、放大镜、老花镜、医药箱、急救包、针线包等近30项便民设施细致入微。

  市民中心的名字叫市民,市民中心的宗旨为市民,市民中心的建设靠市民。在浦东市民中心一周岁“生日”之际,人们对它今后的成长寄予厚望:进一步建设“市民天地、社会平台、政府窗口”,成为“创新浦东、和谐浦东、国际化浦东”的一个重要载体,为浦东新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作出新的贡献。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