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 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2007重阳节99关爱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上海地产
 第A24版: 广 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上海地产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投资理财
 第A31版:上海地产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头版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专题报道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吃遍中国
 第B13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4版:好吃 · 酒旗茶垆
 第B15版:好吃 · 调味金指
 第B16版:好吃 · 上海味道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上海地产
    
2007年10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自己的花草茶

孟 晖


  在专营湖南菜的“岳麓山屋”尝到了 “芝麻豆子茶”。服务女孩端上茶杯,只见杯子里盛着炒黄豆、芝麻和少许茶叶,还配有小碟的姜丝和盐。当场冲入滚烫的热水,再加一点姜丝,抿上一口,满颊轻甘。

  清末徐珂《清稗类钞》中记载:“长沙茶肆……又有以盐、姜、豆子、芝麻置于中者,曰‘芝麻豆子茶’。”足见湖南人一向有喝芝麻豆子茶的传统。不过,翻一下《金瓶梅》就不难知道,在传统生活中,各色“果仁泡茶”曾经是民间饮茶之道的主流,绝非湖南一地的特殊风俗。小说中提到“胡桃松子茶”、“木樨青豆泡茶”等等,配料花样百出,十分热闹。追本溯源,早在陆羽《茶经》中,已提到唐代的“习俗”是:“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唐人便喜欢在茶水中添加各种带辛香味的果、叶。当然啦,从陆羽以下,历代以来,精于品茶的士大夫都一致反对向茶水中乱加作料,如明人顾元庆《茶谱》中就说:“凡饮佳茶,去果方觉清绝,杂之则无矣。”

  今日的茶艺馆、茶楼可谓一律地传承了士大夫的茶道精神,只提供各色清茶。经营者似乎没有考虑到,不能喝浓茶的大有人在。在我周围,很多朋友都算得现代的“士大夫”,可是恰恰由于他们经常从事写作等费心力的活动,容易失眠,对咖啡因的作用格外敏感。于是,很多朋友有过午不喝茶,晚上不喝茶,甚至终日不沾茶的习惯。文化人、白领喜欢不带咖啡因的饮料,这一情况显然是个全球化现象,于是“花草茶”在海外应运而生,并且在近年传入国内的小资圈子。我和朋友午后的闲谈,因此就是在分享一壶玫瑰茶或者一壶薰衣草茶当中展开。

  纳闷啊,为什么非得是海外传来的花草茶?像“芝麻豆子茶”,其中茶叶很少,正是适于午后、傍晚饮用的淡茶,而炒香的黄豆、芝麻以及姜丝的香味又是那么的朴素、健康。此外,再如清人顾仲《养小录》中介绍的青果汤、暗香汤、茉莉汤、柏叶汤、桂花汤,分别是用热水冲泡橄榄、梅花、茉莉花、柏叶干末、桂花,干脆不用茶叶,不正是属于我们自己传统的“花草茶”吗?我们本该可以凭一壶“翠而香”的柏叶汤,来打发午后的悠闲啊。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