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书记 陈祖甲 |
鲁迅先生是我景仰的新文化运动旗手。到上海,总想去他的故居瞻仰。今年5月4日,我同妹夫一起前往山阴路大陆新村的鲁迅故居。参观的人不多,而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外国朋友却不少。每次只让进四五个人。同我们一起进入的是一对看似夫妻的日本男女。导游对他们优待,一路从一楼到三楼都讲日语。只是在我们提问时,才用汉语回答。这里的陈设简单,没有说明,更没有故事介绍。不过,我好像听见鲁迅先生在呐喊:“放开量度,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我记得很久前参观时,还看到在床上放着先生临终时,由日本友人奥田杏花制作的先生的石膏遗容。导游说,这个头像现在保存在鲁迅博物馆里。那就只得另见了。 从鲁迅故居出来,妹夫带我去多伦路文化街。我孤陋寡闻,由此才知道1988年上海市政府在此设立一条类似北京王府井的文化街。文化街上有古玩店、首饰店、像章店,这些我都没有多大兴致。倒是夏衍、茅盾、叶圣陶等文化名人的雕塑像还能叫我细细瞻仰。文化街里独多的是书摊,规模还不小,大堆大堆的崭新书籍,可以打二到六折,不过我家里的书已经放满了五个书柜,不想再收藏什么书了。 一家旧书店倒引起我的好感,走近门口就看到里面堆满了各类书籍。也许是我戴了变色镜,刚进门只觉得一片漆黑。过了一会儿,慢慢地能看清楚了。我仔细地寻找搜索,突然眼睛一亮,发现一本《鲁迅全集》第八卷。这是1957年版的,现在是绝版书。想当年,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那时每个月可以获得40元助学金。除去伙食费和供应弟弟的生活费,自己总可以多余10元钱作零花。当时我就对鲁迅先生仰慕,特意写信向唐弢先生请教。他授意我阅读鲁迅先生的原著。所以我经常去北京东四的旧书店寻索。不知花了多少时间,总算把《鲁迅全集》凑齐了。之后,我不断收集有关鲁迅的著作和回忆、研究书籍,现在大约有六七十本。然而,后来被朋友借走了《全集》第八卷,从此一去不复还,朋友也不知去向。怎么办?我曾经几次到旧书店寻找,都空手而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会可真是找到了!我怕自己年过花甲忘性大,赶紧拿出刚刚才开通的手机,同北京家中通话。正巧孩子在家,我让他帮我核对,是否缺少第八卷。得到的回答是确实的。这真叫我欣喜若狂。同时还发现一本黄源先生写的《在鲁迅身边》。我想一起购买。原本总共才不过7元钱的书,店主开价高达41元。无可奈何啊,谁叫这是绝版书呢。同老板砍价,最后以35元买下。 付完钱,我发现《全集》内页上有书的原来主人的名字,便问店主能否将它注销。老板拿出木砂纸,轻柔地磨蹭几下,字迹消失了。我兴高采烈地拿着书回住处,在书的扉页上题写了“二○○七年五月四日在上海多伦路文化街旧书店淘得”。 |